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平台_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网址
1.四川省“十二五”突发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第四章 基础建设
2.气象局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
3.达州市气象局怎么样?
4.中国气象局启动干旱四级应急响应,今年的干旱情况为何如此严峻?
研究方向 1.气候变化与气候模拟 2.公共气象服务 3.气象防灾减灾 在研项目 1.西藏地区未来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风险,四川省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 2.导线覆冰的天气精细化预报和风险评估技术,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第一主研 3.西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构建范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第二主研 4.21世纪江河源区水文水可能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响应,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引进人才项目,项目负责人 完成项目 1.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在西南区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项目负责人,2011年12月完成 2.数字冰区划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西南电力设计院,第二主研,2010年12月完成 3.四川雨雪冰冻及次生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四川省人民应急管理办公室,第二主研,2010年12月完成 发表论文 1982-2006年中国半干旱、干旱区气候与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2月,核心期刊,第三作者 21世纪青藏高原气候时空变化评估,干旱区研究,2011年7月,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陕西省植被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2011年6月,中国水土保持,核心,第三作者 21世纪长江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情势分析,长江流域与环境,2010年11月,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青藏高原未来30~50年A1B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高原气象,2009年6月,权威核心,第二作者 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初探,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12月,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四川省“十二五”突发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第四章 基础建设
由上至下为 名称,序号,工资
一、按企业、事业、机关分组
1.企业
003
23,520
2.事业
004
25,239
3.机关
005
29,705
二、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
----
----
(一) 农、林、牧、渔业
006
15,231
1.农业
007
17,789
2.林业
008
13,710
3.畜牧业
009
14,579
4.渔业
010
13,095
5.农、林、牧、渔服务业
011
15,8
(二) 矿业
012
28,632
1.煤炭开和洗选业
013
21,447
2.石油和天然气开业
014
51,728
3.黑色金属矿选业
015
21,563
4.有色金属矿选业
016
29,580
5.非金属矿选业
017
18,786
6.其他矿业
018
11,667
(三) 制造业
019
22,046
1.农副食品加工业
020
15,019
2.食品制造业
021
19,440
3.饮料制造业
022
21,755
4.烟草制造业
023
53,249
5.纺织业
024
12,525
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25
14,692
7.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26
15,862
8.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27
21,696
9.家具制造业
028
25,991
10.造纸及纸制品业
029
14,928
11.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30
24,460
12.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31
27,065
1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32
17,185
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33
22,308
15.医药制造业
034
21,103
16.化学纤维制造业
035
16,600
17.橡胶制品业
036
14,512
18.塑料制品业
037
18,373
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38
15,136
2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39
26,113
2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40
24,320
22.金属制品业
041
18,615
23.通用设备制造业
042
26,352
24.专用设备制造业
043
30,861
2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44
25,361
2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45
30,861
2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046
20,161
2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47
19,189
29.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048
16,767
30.废弃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49
17,789
(四)电力、燃料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50
30,484
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051
31,365
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52
28,964
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53
26,291
(五)建筑业
054
17,746
1.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055
17,441
2.建筑安装业
056
23,129
3.建筑装饰业
057
18,609
4.其他建筑业
058
21,301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59
27,344
1.铁路运输业
060
38,046
2.道路运输业
061
18,380
3.城市公共交通业
062
22,014
4.水上运输业
063
15,200
5.航空运输业
064
67,746
6.管道运输业
065
32,913
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066
30,667
8.仓储业
067
21,665
9.邮政业
068
23,044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69
37,462
1.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070
37,0
2.计算机服务业
071
26,606
3.软件业
072
32,338
(八)批发和零售业
073
20,949
1.批发业
074
23,439
2.零售业
075
17,705
(九)住宿和餐饮业
076
16,531
1.住宿
077
16,717
2.餐饮业
078
16,050
(十)金融业
079
42,055
1.银行业
080
48,833
2.证券业
081
113,112
3.保险业
082
23,574
4.其他金融活动
083
37,022
(十一)房地产业
084
21,818
1.房地产开发经营
085
20,847
2.物业管理
086
24,892
3.房地产中介服务
087
22,193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88
26,158
1.租赁业
089
14,485
2.商务服务业
090
26,315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091
42,806
1.研究与试验发展
092
41,924
(1)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093
41,583
(2)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
094
44,618
(3)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095
25,787
(4)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096
42,933
(5)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0
33,587
2.专业技术服务业
098
47,803
(1)气象服务
099
29,488
(2)地震服务
100
45,877
(3)海洋服务
101
0
(4)测绘服务
102
22,608
(5)技术检测
103
30,073
(6)环境监测
104
30,192
(7)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
105
55,042
3.科技交流的和推广服务业
106
21,549
4.地质勘查业
107
39,866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8
16,901
1.水利管理业
109
20,967
2.环境管理业
110
13,442
3.公共设施管理业
111
22,133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2
18,493
1.居民服务业
113
19,055
2.其他服务业
114
16,624
(十六)教育
115
23,491
1.初等教育
116
20,663
2.中等教育
117
24,386
3.高等教育
118
32,625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业
119
30,020
1.卫生
120
30,252
2.社会保障业
121
24,437
3.社会业
122
24,524
(十八)文化、体育和业
123
25,859
1.新闻出版社
124
30,895
2.广播、电视、**和音像业
125
27,850
3.文化艺术业
126
22,820
4.体育
127
22,648
5.业
128
25,5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29
29,540
1.中国***机关
130
32,253
2.国家机构
131
29,327
3.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
132
32,991
气象局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应急工作领导与指挥体系。地方对本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负总责,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部门(单位)是本部门(单位)应急管理的工作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领导应急管理工作“一岗双责”,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的突发应急处置工作。突发发生后,根据需要,建立党、政、军、武警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应急指挥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
——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突发应急处置制度。省、市(州)、县(市、区)分别负责重大以上、较大、一般突发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重大以上突发发生后,事发地各级应立即组织先期处置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市(州)、县(市、区)是突发应急处置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各类突发的应对处置工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各自的职能职责,参与相关类别突发的应对处置工作。
——建立健全规范高效、运行有序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及其相关部门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或明确办事机构,落实专兼职人员,充分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解决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装备等问题,努力为应急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建立健全突发应急管理调查评估制度。按照《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重大以上(含重大)的各类突发应急处置结束后,由省组织省直相关部门,对事发地市(州)、县(市、区)在发生前的预防预警、日常应急管理、发生后的应急响应与处置、造成的影响损失、的原因性质等进行综合调查评估。各市(州)、县(市、区)根据突发级别,分级建立应急管理调查评估制度 。 ——强化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对各类突发信息的统一归口管理,严格按照突发信息报送时限、范围、内容和程序等要求,及时准确报送信息,不得迟报、漏报和谎报、瞒报。健全完善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军队之间突发信息交流机制,强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
——依托村社工作人员和整合现有的灾害隐患监测员、驻矿安监员等各类人员,建立基层专(兼)职突发信息员队伍,并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居)委会分别配备1名专兼职突发信息员。
——整合“119”、“110”、“120”、“122”等各类公众信息接报平台,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互联互通机制,形成以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为汇集点的公众信息接报平台网络。以互联网为载体,在县级以上应急管理机构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突发信息接报平台,实行统一接报、分级核实、及时反馈,鼓励社会公众及时报告各类突发信息,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建成开通四川省突发信息公众接报平台。
——建立完善省级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平台,结合实施“数字减灾”工程建设,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建立健全突发预警信息快速播发体系,拓宽传输渠道。加强偏远高风险地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基层信息员的作用,结合鸣锣、吹哨、村级广播等传统方式,减少信息覆盖盲区,切实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坚持信息公开、正面引导,按照及时主动、公开透明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实行处置与新闻报道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尊重公民知情权。完善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新闻发布机制,建立健全突发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加强现场媒体服务与管理,开放有序组织媒体访;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全省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建立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重点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制定完善医院、供水、供气、供电等生命线工程以及能源、通信、运输、粮油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应急预案,所有重大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都必须制定应急预案,真正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县级以上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对本级及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突发应急预案实施统筹管理,做好预案编制的指导、衔接、备案等工作,并建立各类应急预案适时修订制度,强化通过修订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突发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13年底前,完成全省所有应急预案的修订。
——强化应急预案演练。依托有关部门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地震救援、公安消防、森林草原防火、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矿山救护、卫生防疫、危险化学品救援、环境应急、民航应急、水上搜救、反恐指挥等演练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综合及各类专项预案演练,提高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的实战能力。县级以上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综合应急演练;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组织和单位每年要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组织开展以逃生避险为主的应急预案演练。 ——整合利用现有的系统办公业务和各有关部门(行业)的专业系统,建设省、市(州)、县(市、区)应急指挥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和格式要求,实现省与院、省直相关部门和各市(州)、县(市、区)之间的互通互联。到2015年,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全面完成省、市(州)和县(市、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形成纵横相连相通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实现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与发布、整合与共享、综合研判 、指挥调度、会商、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为预防处置各类突发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共建共享、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以各级应急指挥平台和部门专业应急平台为载体,整合利用各市(州)、县(市、区)及省直有关部门的信息,建立集统计、查阅交换、更新维护等信息数据准备、共享与交换系统,为突发预测分析、预案编制、处理、指挥决策等提供技术支持。“十二五”期间,分阶段完成省级应急基础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录入、省直部门专业信息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各市(州)应急数据库建设;到2015年,全面完成覆盖到县(市、区)的数据库网络建设。
——完善提升公安、卫生、民政、国土、安全监管、环境保护、铁路、交通、农业、水利、林业、地震、气象等专业应急平台功能。加强省和市(州)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形成完善有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加强县以上公安指挥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成都市以及其他敏感区域城市反恐应急能力。加强突发环境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对重特大突发环境的应急协调和指挥功能。健全省和市(州)公共卫生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统筹区域医疗,实现对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紧急医疗救援等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建立省、市(州)和重点县(市)突发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及时集、传输和科学决策。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地震灾情速报网络,进一步完善提升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拓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应急协调指挥功能,提高现有畜牧系统的动物疫病疫情应急协调指挥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省信访、物价以及能源、粮食、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病虫害防治等信息系统的应急处置功能。 ——健全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补偿机制和应急车辆绿色通道制度,加强突发发生区域的交通管制与疏导。整合利用驻川工程部队、地方企业的大型机具、特种设备,建立相关数据库,完善紧急调用机制,发挥其专业设备和技术优势,提高因灾损毁道路、桥梁的快速抢通保通能力。充分发挥交通战备保障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完善交通战备保障与紧急运输保障的协调联运机制,提高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危险发源地的通达能力。
——健全完善公路、水路运输能力紧急调度机制,逐步在全省建立起运力集结、补给、医疗救助、车辆维修的交通应急救助网络,充分发挥现有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系统的紧急运输保障能力。依托省内现有大型运输企业,建立紧急运输服务基地。补充完善重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枢纽的工程抢修装备,提障及修复能力。加强紧急运输保障队伍建设,以地方道路客货运输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紧急运输保障车队、船队,完善指挥调度协调机制,有效保障应急物资抢运和旅客疏散。加强重点林区、城中村的消防通道建设。
——建立空中运输、铁路运输紧急协调、调用和补偿机制,简化调用程序。加强与驻川空军、陆航部队、民航管理部门、航空运输企业和铁路管理部门的协调衔接,建立关系密切、运转高效的空中和铁路紧急运输保障机制。 ——健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机构间通信网络,增加补充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的适用通信装备,完善公众与专用、保密与非保密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
——增加移动发电设备等应急通信电源配置,保障应急供电需求。加强公用通信安全保障,提升网络抗毁能力。到2015年,基本实现网间关口局多路由、多节点保护,骨干线路双路由保护,本地业可迂回。
——进一步拓展公众通信网络紧急呼叫优先接通、互联互通以及终端用户定位等功能。充分利用四川机动通信局、四川移动应急通信局、公安厅、省人防办、省安全监管局(四川煤监局)的应急通信装备,发挥四川联通应急保障大队等专业保障队伍的作用,新增一批机动通信应急装备,提高重特大突发现场的实时通信保障能力 。
——加强公用应急通信网络未覆盖区域的专用应急通信网络建设,确保应急通信所需。补充完善有关部门现有应急通信系统,并根据自身需要增加保密通信设备。各级各类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按标准配备适用的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等无线通信设备,实现互联互通。
——各地区充分利用现有通信网络,构建各级应急管理机构间的指挥调度通信网络,实现省、市(州)和县(市、区)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的连接。统筹规划各专业部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以专业应急通信为主、公用应急通信为支撑,形成快速搭建现场应急通信平台的能力。
——针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区域特点和应急通信的薄弱环节,推进实施乡村应急通信系统完善工程,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现有的乡村通信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并将其作为农村区域通信应急保障系统,储备对应的通信终端,适当增加卫星电话等配置,保证应急通信所需。 ——大力开展防灾救灾应急科普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的宣教活动,提高应急科普知识普及率。每个县(市、区)至少选择1个基础设施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教育培训单位作为应急科普宣教基地,对公众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同时作为应急志愿者培训基地,各级公安、安全监管、地震、环境保护、卫生等部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与本部门职能相关的志愿者培训。加强大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将应急知识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急演练。将应急知识作为职工在职培训和就业对象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和安全教育。
——加强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对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在相关栏目、专题中刊播应急知识。利用各种科普活动月、宣传周、宣传日和灾害纪念日等,取举办讲座、布设展板、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散发传单等形式,广泛开展防灾救灾等应急知识科普宣传活动。依托现有的科技馆、地震遗址纪念馆等,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到2015年,全省公众应急知识的宣传覆盖面达到90%以上。
——依托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部分高校和省安全生产科技中心等,增加应急培训相关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建设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每年举办1—2期全省应急管理培训班,对全省市(州)和县(市、区)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干部等进行应急管理培训。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及远程教育系统,对重点企业、街道、乡村、学校和医院等单位的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能力。省、市(州)、县(市、区)分级建设应急互联网站,形成面向公众的应急知识宣传平台体系。
——从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中遴选一批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应急管理教学骨干和兼职教师,按照择优入库、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应急管理培训师资库。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培训指导纲要,参照国家应急培训教材,结合我省实际,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适应不同层次干部需要和不同工作岗位要求的应急管理培训教材。
——建立应急管理国内外培训交流与合作机制。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邀请国内外应急管理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来川讲学,定期安排应急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国内外应急管理经验,提高预防处置突发的能力。 ——结合全省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大力支持有关科研机构开展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开发,加速推进已有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切实加强应急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围绕预防处置四大类突发,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检测检验机构,争取和建设一批具备应急快速检测检验、分析和模拟仿真计算能力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等科技平台,整合现有科技,优化科技力量布局 。
——通过多种渠道,组织有关单位联合攻关,围绕预防处置四大类突发,重点加强对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煤矿瓦斯爆炸、天然气气井井喷、油气管道泄露和爆炸、突发环境、重大疫病疫情、植物病虫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突发社会安全等的监测、预警、预防、控制等技术研究,提高早期发现、防范和处置能力;开展地震、火灾、煤矿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交通运输事故、群体性中毒、重大疫病疫情、综合减灾等关键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健全城市防灾及应对突发社会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综合防灾与保障新技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应急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有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应急装备研发工作。
——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我省应急能力评估、应急救援绩效评估、各类应急人员资质管理等标准规范,完成应急通信互联、信息交互和共享、应急分类及配置等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省、市(州)、县(市、区)分别组建专家队伍,完成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和组建专家组等工作,建立相应数据库和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信息网络。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救援、救治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
达州市气象局怎么样?
气象局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一)
20××年,我局在省、市气象局和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xx全会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气象工作化为中心,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职能,努力当好地方防灾减灾、造福百姓的参谋。现将20××年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领会省、市气象工作会议精神
2月10日我局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了20××年全省气象局长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xx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省委省工作部署;3月16日,召开全体会议,传达了市气象工作会议精神。随后结合省、市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局20××年各项工作,力争为全年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二、积极落实20xx年责任目标考核工作,做好20××年年初工作检查
1、1月20日xx市考核组来到武功贞元气象工作站检查20xx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完之后,考核组领导高度肯定了气象局20xx年的工作成绩,希望气象局继续开拓创新,推动气象事业再上新台阶,进一步理清思路,围绕工作目标,认真抓好落实,纵深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武功县经济的发展。
2、2月25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武功县副县长田峰兵一行来到我局检查指导工作,我局局长对近期的天气情况及小麦生长情况作了汇报,随后田县长并就今年新常态下对气象工作提出新要求,特别指出要继续做好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等工作。
三、气象现代化建设获得表彰
2月11日在参加《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会》会上,由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联评,经市同意,授予武功县为“xx市20xx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先进县区”,授予我县应急办xx为“20xx年度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先进个人”,授予武功县河道中心社区咬马村信息员宋立会为“基层优秀信息员”称号。希望通过表彰活动号召各县市区和各成员单位干部职工及气象应急联络员、信息员,要以受表彰单位和个人为榜样,不断推进各县域气象灾害应急联动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做出新贡献。
四、完成xx现代示范农业园区项目建设目标,为夯实现代气象业务打下了基础
岁末年初切换新旧气象站,20××年1月1日新站业务正式开始运行。目前观测场、围墙、道路、水井、值班室、宿舍全部完成建设,为加快新站的后续建设工作,我局及时协调县财政部门争取地方资金支持,争取年内完成办公用房建设。气象示范园建设,将对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产生活。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体制机制,全面落实《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观测自动化进程,提高观测质量、效益和能力,夯实现代气象业务基础。
五、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1、从元月份开始,我局实行24小时业务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策划气象服务工作,对我县今年汛期气候的预测和防汛形势进行了分析预测,严密监视天气,重点抓好转折性天气工作,“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重要天气不放过”的原则,将严格遵循以“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运行机制体系理念,使气象工作更好的服务我县经济的发展。
在元旦来临之际,我局根据最新的天气资料分析,为县委县送去了长期天气预测报告,田县长对我局在气象预报服务,灾害性气候预报预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为全县农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及时发布重要天气报告,为决策服务提供依据。充分发挥传媒工具功能,利用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短信平台、互联网、气象信息员等多渠道及时发布重要天气过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月份我县降水偏少,部分地方已经出现了干旱,我局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小麦苗情调查、对土壤墒情进行监测,为县委县及时提供旱情监测专题气象服务;通过大喇叭、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捕捉有利天气条件,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当前旱情,减少损失。
3、自从我局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开通,推出了微信气象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模式,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增加了新渠道。微信用户每天可收到县气象局发来的最新气象信息,借助微信的互动功能,公众还可发送语音、文字、等内容与气象局进行信息互动。
4、继续做好“xx气象手机在线”工作。为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丰富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充分发挥基于互联网、3G等技术的移动气象终端在传播突发公共预警信息所具有的实时、直观、信息量大、无地域限制等优点,科学应对各种气象灾害,不断提高各级部门和行业用户防灾减灾能力。为此我局制订了“xx手机在线”推广实施方案,并借助“3.23”气象日、“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对“xx气象手机在线”进行推广宣传。“xx气象手机在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六、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文化精神
为指导和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机关工作人员形象,近日,xx市气象局党组纪检组印发《xx市气象局20××年党风廉政建设以“十要十不要”》准则,进一步推动干部工作作风建设。20××年我局将严格按照准则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七、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认真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严查防雷安全隐患,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了雷电灾害安全检查和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能检测,从源头上扼制雷电灾害的发生。
春节来临之际,按照《关于开展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武办函[20××]6)文件要求及时制定《武功县气象局开展20××年春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及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并对全局上下安全进行了自查,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八、积极做好气象宣传工作
抓住“3.23”气象日和“科技之春”宣传日活动,今年我局紧紧围绕“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和“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两个主题,我局通过制做展览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点,宣传《气象法》、《陕西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气候环境保护法》,建设生态文明县城等相关知识,以便提高人民群众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为建设“两富两美”新武功尽一份力。
九、加快综合改革,推动气象事业发展
目前,我局已经完成基层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基层综改按照省局试点方案的要求,以“完善、优化、深化”为工作思路,以“上下联动,内外结合,融入发展,系统推进”为工作方式,以“做大做强、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要标准,推进改革取得新进展。
完善了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工作职责,理顺了管理机构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与社会化服务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完成了县局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完善了政事分开,局站分设的运行机制,适应社会管理和内部管理的新要求。
十、始终坚持规范化管理工作
1、我局始终坚持把规范化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核心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各类制度。
2、坚持周一例会制度不放松。除有特殊情况,都能够每周一定时召开例会,把周一例会作为总结过去工作、安排本周工作、公开全局重大事务、凝聚全体人员努力工作的一个平台。
十一、下季度的工作
1、继续抓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拓展乡镇电子显示屏服务空间,在做好预报预警气象服务的同时,适时开展农作物管理、农事建议、设施栽培管理等服务。
2、继续抓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干旱、暴雨、洪涝、寒潮、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监控,不断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始终把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为各级领导组织防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完善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3、继续抓好社会管理职能工作。提高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意识和水平,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切实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强化防雷社会管理职能,加强防雷安全宣传,规范建筑工程及化工企业防雷图纸审核、施工监理和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继续加强并规范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4、继续做好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改革工作。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建设建立与气象现代化体系相适应的新型事业结构,全面提升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气象综合实力、气象创新活力和气象工作影响力。
5、继续推进探索雷击风险评估及环评工作的开展,确保科技服务任务顺利完成。
6、继续完善建站后续工作,完成观测站办公用房资金落实和建设任务。
7、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创建工作、平安建设和文化建设工作。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倡导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和谐相处,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气象局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二)
气象局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围绕县委、县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和年初与市局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确保基础业务稳定,预报服务准确,为农服务体现特色,科技服务稳步提高,综合管理规范彰显人性化,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以气象科技服务为中心,继续做好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做好预报服务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为确保预报服务有效开展,我们内部抓制度和流程建设,对外抓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服务手段,预报服务工作得到了各界的肯定。今年9个月以来,发布各类专题服务材料30期,遇重大、转折性天气向各相关部门发送传真42次,通过电话向县委、及关联部门汇报实时雨量183次,发布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短信服务60次,服务覆盖人数达5万余人次;同时抓住每次天气过程,利用电视、网站、手机、声讯台、电子显示屏等介质为公众及时发布各类天气预报和预警,竭力做好预报服务,每次过程形成书面材料或电话积极主动为领导提供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以供决策参谋。
2、贴近农业,做好生产系列化服务
开设烤烟、水利、农林等系列化气象服务,使我局开展专题气象服务更有针对性。为积累准确有效的基础气象数据,为我县的经济支柱产业—烤烟提供更加专业服务,今年我局对因远烤烟气候观测点进行改建,观测时间由以前的只在烤烟生育期观测转变为到全年观测,使观测数据更有实用性。同时开展以适宜移栽期、病虫害易发期及烟叶成熟期为重点进行了烤烟气候专题预报服务,方便烟农根据天气对烤烟进行管理。
3、立足基础,花大精力保护观测环境
今年是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年,为确保此项活动取得实效,确保气象探测环境的长久稳定和有效保护,在前期下发了关于探测环境备案的函后,我局与各备案单位进行了联系与沟通,取得主要单位的复函,复函单位都表示今后将在项目审批、城市改扩建过程中,对观测环境保护予以充分考虑。
4、强化手段,综合管理得到提升
一是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市局、县委《关于在全市气象部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局召开局班子、局务会议、全局职工大会专题学习贯彻,以此加强全局干部职业的工作作风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解放思想、科学实践”的工作氛围,加强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在“5·12”地震发生后,积极发动职工捐款,共收到捐资1200余元,在第一时间内寄送到四川兄弟单位手中,为他们解决部分燃眉之急。
二是规范目标考核和相关制度。年初制定了《XX年各科室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和《XX年相关人员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为适应气象事业的发展新要求,重新修改部分了业务制度、全局制度、防雷规范建设等制度,强化管理,以虚促实,形成目标责任、效能问责体系,为深入贯彻“四项制度”奠定基础。
二、社会管理职能履行情况
1、构建起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地处低纬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导致单点暴雨、大风、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频发,极易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气象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局抓住解放思想大讨论这一契机,多方筹措资金近50万元,用于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截止9月中旬,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和科学的比对,确保限度发挥气象仪器在气象要素收集、预警信息发布中的作用,已在8个乡镇、3个农场建立11个温度雨量小型自动观测站和两个6要素自动观测站;在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装设23个雨量观测站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气象灾害防御管理体系初具雏形,但由于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落实,需要不断试验、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2、人影工作圆满完成
我县今年的人工防雹工作于5月27日正式开始,9月8日结束。与去年相比,新增建成两个标准化作业点。防雹期间共设8个作业点,分布在因远北泽、都贵、浦贵、咪哩茶厂、青龙猛仰厂、洼垤邑席、羊岔街小南溪、羊街坡头的烤烟主产区,共投入指挥、作业人员30余人,共作业60余次,用弹量786发。在防雹期间,除6月24日咪哩乡紫陀骡村有27亩水田受冰雹灾害外,其余几次灾害均为风灾,烤烟受灾面积和受损程度比往年明显下降。对比前几年来看,近年来由于大气探测手段更加多样化、实时监测仪器更加精密化、实时预报更加精细化和防雹作业点的选点更加科学合理,人工防雹的效益愈加彰显,为我县的烤烟生产保驾护航的效益更加突出。
3、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防雷行政执法能力
一是认真开展百日安全生产督查活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仔细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取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雷电灾害防御的科学知识,在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与安委会一起在广场、街区等地举办防雷安全咨询活动,展示防雷宣传并向社会发放防雷减灾宣传手册,在报纸发表防雷避险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防雷减灾意识,与移动、联通、电信一起充分利用其营业场所摆放宣传图、宣传册,限度开展气象法律法规宣传。
二是联合各乡镇气象信息联络员,深入农村向农民宣传防雷避险常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在农村越来越普遍,向农民灌输防雷避险常识显得刻不容缓,今年四月在咪哩乡发生的“4.25”雷击事故就是一个血的教训。
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以“宁做恶人,不做罪人”的工作态度,把握善于执法的尺度,扩大执法面,提高应用雷击风险评估系统的能力,以科学的评估结果说服群众自觉接受防雷装置检测,充分履行国家赋予气象局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职能。年内共发送执法通知书31分,发放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图纸核准书12份,发放防雷图纸审核合格证12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0%。查处2起违法施放氢气球案件。
三、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存在的主要不足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预测预警手段、水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高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
二是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在职在编人员少,外聘较多,经费缺口较大。
三是防雹经费投入不足,标准化防雹作业点和作业装备的更新均需要县委、的进一步支持。
四、XX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做精、做细做准天气预报。
2、积蓄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为防雹抗旱保丰产丰收做贡献。
中国气象局启动干旱四级应急响应,今年的干旱情况为何如此严峻?
简介:四川省达州市气象局现位于达县南外镇西环路(南外塔坪梁),占地面积约18亩,始建于1936年,11年迁至现址。 达州市气象局下辖6个县(市、区)气象局和12个直属单位,现有(万源)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1个,国家气象观测一级站1个、国家气象观测二级站4个,高空探测站1个(市局直属站),2个国家一级农气试验站,1个国家二级农气试验站,拥有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和711天气雷达站各1部,承担着达州市区范围内气象、气候资料的探测、管理、上传工作和为当地党委、的决策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服务和社会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同时,承担防雷工程设计、审核、监理、检测及气球灌充施放活动行政审批等法定社会管理职责。 全市气象部门现有在职职工139人,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5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60余人(2008年)。
注册资本:113万人民币
中国气象局领导签发命令,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预报与网络司、综合观测司,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气象观测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气象宣传和科普中心、华丰集团立即进入四级干旱应急响应。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等省气象局根据实际研判启动或调整了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增加值班人员,强化值班,动员部署防汛抗旱工作;依职权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按转移危险地区人员,组织加强堤防巡查和防御,及时控制险情,或者组织加强抗旱工作。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和灾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组织、指导本辖区防汛抗旱工作,或者派驻受灾地区。专门帮助重灾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将工作情况向当地人民和国防总局报告。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世界许多地方都出现了高温天气。
百年一遇的热浪席卷欧洲,许多地方的温度超过 40?C。法国巴黎最高气温达到40.5℃;葡萄牙、西班牙部分地区气温一度达到47℃;英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英国林肯郡康宁斯比日最高气温达到40.3℃,为英国有记录以来最高。英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极端高温红色警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仅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欧洲的热浪就造成 1700 多人死亡。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烈,几乎围绕地球运行,仅在印度附近出现明显断裂。南美洲北部和中非南部也受南半球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欧洲,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同相叠加,受大气晴空辐射、沉降增温、暖平流输送等因素影响,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