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料统计表_气象统计表怎么画
1. 评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
2.气象部门提供了某地区今年六月份(30天)的日最高气温的统计表如下: 日
3.统计表的标题一般在表的什么方向
4.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内容
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市气象局和XX市委市的工作部署,围绕气象现代化建设,强化气象服务,深化县级气象综合改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务实创新狠抓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一)
1、按照“十二五重点工程”项目的六个分项工程,稳步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一流”气象台站基础建设等工程的组织实施。主动向当地汇报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效,落实了 “十二五重点项目”地方配套全部经费。
2.监测评价气象现代化进程。按照省市气象局和统计局联合开展气象现代化指标进程监测评价的文件要求,和XX市统计局一起,开展气象现代化进程监测。结果表明,江阴在气象工作纳入地方绩效考核和地方财政保障方面,达到了气象现代化工作目标。在科研成果转化和对业务科技支撑上,尚有不足。
3.项目带动气象现代化建设。新建会议系统一套,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一套,提高了预报员业务培训和农村信息员培训硬件装备水平。完成业务大楼安全监控设计、招标、安装。“大气环境气象监测项目”列入地方项目库。
(二)提升气象业务现代化综合能力与水平
1.着力增强综合观测能力,探索装备保障社会化。新改建4个中尺度自动站。在全市新建4个大气电场仪。在新桥镇选择了一名气象信息员,承担自动站设备日常维护。组织成立XX市气象志愿者团队,开展灾害性天气观测。完成国家观测场草坪整理修补工作。新建水泥场地、黑色路面、自由大气、草地等4类特种温度观测方式。
2.着力增强预测预报能力。按照省市气象局部署,实施现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投入业务应用。加强新进预报员学习培训,提高综合业务工作能力。
3.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拓展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新渠道,增加服务产品。新建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qq群。 “江阴气象”官方微博、微信在腾迅和新浪上线。
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公共媒体传播气象防灾减灾信息。7月17日,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召开出梅新闻发布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应急办、公安、民政、国土、建设、水利、农林、卫生、环保、安监、城管、港口、园林、公用、供电、海事等19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气象台介绍了今年的梅雨情况,各部门汇报了他们职责范围内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和取的措施。
(三)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保障能力
作为合作单位,参与XX市气象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研究和服务能力。发表核心刊物文章一篇。承担“XX市气象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中的'部分项目,将投资建设城市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站、气溶胶激光气象雷达、激光雨滴谱仪。新申报XX市科研项目三项。新进研究生一名,提高了气象业务能力。
二、认真做好汛期、“三农”等气象服务
(一)切实加强关键时段气象服务
高质量完成防汛、春运、护林防火、中高考、大气污染信息发布等各阶段的气象服务工作。抓住每一次天气过程,在暴雪、连阴雨、大雾等灾害到来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预防建议。全年制作发布天气公报和各类服务材料125期。气象服务领域,除了防汛以外,扩展到护林防火、春运、长江捕捞、节能保供、海事救援、安全监督、农业种养殖、110治安管理、交巡警道路管理、教育系统、卫生系统、节日出行、社会重大活动等。目前,全市免费手机短信预警覆盖群,人数已经达到5000多。
(二) 强化“三农”气象服务
按照中国局气减函〔2014〕25号《关于组织做好2014年“三农”服务专项工作的通知》,认真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组织需求调研,完成为农服务调研报告。更新了农村气象信息员、镇协理员信息,完善了乡镇防灾减灾分管负责人。在县市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全部乡镇的应急预案。修订镇街绩效考核指标,并开展半年度、年度考核。应年度绩效考核要求,组织镇街科普和防灾减灾培训,并于3月和7月8月9月五次开展了农村气象信息员培训。总结报送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情况、统计表;开展了面向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开通直通式服务qq群、微信、微博。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调查。开展信息员/志愿者观测。接待南信大长望班社会实践、社区夏令营、小主人报、学校科普教育等20批次。新桥社区防灾减灾科普馆正按照规范流程招标,将于近期开标。
(三)积极开展环境气象服务
在市组织下,签署了《XX市201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书》,承担大气污染预警及信息发布、完善预警应急工作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气象保障等三项工作任务。与XX市环保局签署了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研究和资料共享合作协议。一、建立大气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二、建立大气环境污染预报预警联合会商和服务产品联合发布机制;三、建立重大大气环境污染联合调查和评估机制;四、建立科研开发和业务交流、培训合作机制;五、建立双方联络和协调机制。协议的签署,有效实现了共享、整合了部门优势。
三、加强科学管理和党建工作
(一)参与地方行政管理
气象局承担职能的领导小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指挥部办公室,防雷减灾办公室。
气象局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地方领导小组。主要有:危化品安全生产攻坚工作领导小组,XX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秸秆露天焚烧领导小组等。
参与XX市一系列文件和应急预案的修订、讨论、发布工作。主要包括:《XX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细则》、《XX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XX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XX市突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XX市突发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XX市冰雪灾害应急预案》、《XX市突发供水事故应急预案》等。
(二)加强气象社会管理
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稳定发展传统媒体、新兴网络、行业社会自有渠道转播等三大类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基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更新灾害防御组织人员网络,开展市级、镇街、村社区等多层次科普宣传和防灾减灾教育。
气象工作再次纳入市委市对镇(街)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澄委办〔2014〕28号);与民政局联合开展基层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认证合格单位已达12个。
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为市发文组织防御提供了第一手信息。
落实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周边建筑物高度设计审核、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对观测场周边建筑物,从立项设计阶段就参与高度控制,积极与地方领导和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和理解,保持观测环境评分稳定不降低(89.6分)。及时修剪清理气象大院内外植物和堆放物。
与地方港口、安监、公用事业等部门联合开展防雷防静电、汛期时段、燃气行业等各类安全检查。防雷中心对燃气行业500多家充气加气站的安全检测,正在洽谈过程中。
围绕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的主题,组织开展社区防灾减灾讲座、参与广场宣传。
(三)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职权法定原则、简政放权原则、便民高效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梳理出行政许可事项4项,相关联行政服务两项,承接行政许可和相关联行政服务2项。在市的组织协调下,调整了行政审批流程和服务方式,实现行政技术分离,一票制收费。梳理审核《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涉企经营性收费清单》
(四)深化气象改革工作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及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意见,按照苏气发〔2013〕90号文要求,认真组织实施《XX市气象局机构编制调整方案》,调整了内设机构和直属业务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责。按照政事分离原则,调整了下属事业单位法人和财务流程。按照规范流程新录用2名编外人员。
(五)内部管理和离退休管理
落实离退休职工的政治、生活待遇。尊重离退休职工,每年通报气象发展成就,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他们订阅报纸、刊物,方便他们了解党和国家法规政策。按时发放离退休金,及时按照有关政策调整数额,认真组织年度体检,在生病住院、高温、年节组织看望。
充分利用社会,做精做细内部管理,保安、卫生、食堂、水电、绿化、设备维护均用外包形式,提高了内部管理的专业水平和科学化水平。
开展摄影活动、歌唱比赛、三农摘活动,提高职工集体意识,和谐团队关系。
(六)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党建创建和反腐败工作
按照省市局部署,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和总结大会。按照“XX市气象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先后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活动,组织学习活动12次,召开座谈会4次,开展谈心21次,梳理出“四风”方面问题31 条,上级督导组反馈意见9条,组织专题会议讨论2次。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
在机关党工委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年”和“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坚持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拓宽思路、创新手段,用好、培育品牌,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严格考察流程,完成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材料上报工作。
回顾今年工作,存在如下问题:
1、气象现代化进程的力度、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2、防雷图审和验收费进入地方财政专户,但离综合预算进入地方财政体系还有距离。
3、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
1、做好汛期、秋收秋种、冬季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2、进一步完善市、镇、村(社)防灾减灾体系,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气象社会管理;
3、在环境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监测和服务方面有进展。
评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
(1)风能,该地终年盛行西风,地势低平,风力强劲,风能丰富。 (2)能源储量大,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3)意义:①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②减轻环境污染③节约非可再生能源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任答两点) |
气象部门提供了某地区今年六月份(30天)的日最高气温的统计表如下: 日
一、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地貌
河南段地形总的形态是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即由西北部的太行山南段,向东南到中部的嵩箕山前冲洪积倾斜岗地,再到广阔的黄河冲积平原(图11-1)。
图11-1 河南段地貌略图
1.侵蚀剥蚀低山丘陵(Ⅰ)
分布于西北部斑鸠岭至西万一带的太行山区,长6.3km(K0—K6+300),山体呈北东向展布,高程300~850m,相对高差100~150m,山体成鱼背状山脊和深切峡谷,沟谷多呈“V”字形。主要由寒武、奥陶系灰岩和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砂页岩组成。
2.冲洪积倾斜岗地(Ⅱ)
分布于嵩箕山东部余脉的山前地带(K81—K132),地面高程为216~148m,由西向东倾斜,坡降1/100~1/200。主要由黄土状粉土组成,冲沟发育,切割深度自西向东由30~40m变为10~20m,沟谷多呈“U”字形。郭店(K115)以东,为南北向分布的岗间洼地,略有倾斜,其上有零星砂丘分布。
3.冲积平原(Ⅲ)
一是分布在太行山前与黄河之间(K6+300—K52),呈近东西向展布,地面高程102~120m,地形较平坦,自西向东微倾斜,坡降1/1000左右,由粉土和粉质粘土组成;二是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K52—K310),地面高程192~36m,除K52——K164古黄河冲积平原地形起伏较大外,K164以东地形平坦,河流切割微弱,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斜,坡降1/3000~1/5000,由黄土状粉土、粉土和粉质粘土组成。
(二)气候气象
河南段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象资料统计结果见表11-1。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由西北端到东南端,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和湿度逐渐增大,而蒸发量则逐渐减少。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多西北风,一般风力为4~6级,阵风7~8级。平均风速3.5~4.5m/s,最大风速为28~30m/s。季节性冻结深度0.20~0.26m。
表11-1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河南段气象资料统计表
(三)河川水文
黄河流经河南段的北部,河道宽阔,管线经过地段河宽9km左右,流量相差悬殊,枯水年断流,洪水年流量最大为2.235×104m3/s。由于黄河在京广铁路以东为地上悬河,因此黄河以南的河流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有贾鲁河和双洎河;黄河以北的沁河和蟒河仍属于黄河水系,各河流的水文特征值见表11-2。
表11-2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河南段主要河流水文资料统计表
二、地质环境条件
(一)地层岩性
河南段出露的地层有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表11-3和图11-2)。
表11-3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河南段评估区出露地层统计表
续表
图11-2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河南段地质环境图
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物;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物;4.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物;5.石炭系、二叠系砂页岩;6.塞武系、奥陶系灰岩;7.地质界线;8.断层;9.活动性断层;10.侵蚀剥蚀低山丘陵;11.冲洪积倾斜岗地;12.冲积平原;13.地貌界线;14.管线位置;15.建议改线位置
(二)岩土工程性质
(1)第四系全新统以粉土为主,稍湿—湿,稍密—中密,力学强度较低,多为高压缩性或中压缩性土。在水位埋藏浅、浅层有软弱土存在,分布不均匀时,易引起不均匀沉降。
(2)第四系上更新统为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状粉土,稍密,具中等压缩性,易形成陡峭的冲沟,可见小型崩塌。根据工程地质试验资料,湿陷系数δs=0.026~0.067,湿陷厚度5.5m,湿陷量18~20cm,为Ⅰ级(轻微)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3)第四系中更新统多为粘性土工程性质良好,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具有一定的直立性,浸水后易崩解。
(4)新近系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粘土组成,工程性质良好,粘性土多呈硬塑或坚硬状,砂性土呈密实状,地基土强度较高,属低压缩性土。
(5)三叠、二叠及石炭系砂页岩,软硬相间岩组,地表多呈强风化,成破碎状,工程性质一般。
(6)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坚硬夹软弱岩组,地表均为中等风化—微风化,裂隙岩溶比较发育,常形成溶沟、溶槽和溶洞,富含地下水,易使洞室及水工建筑物渗水、漏水。
(三)地质构造
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河南段位于华北准地台(Ⅰ)一级构造单元内,自西北向东南分属3个二级构造单元,有山西断隆(Ⅰ1)、嵩箕台隆(Ⅰ2)和豫皖坳陷(Ⅰ3),4个构造单元,即太行山拱断束( )、济源—开封凹陷( )、通许凸起( )及周口凹陷( )(图11-3)。
图11-3 河南段地质构造分区略图
山西断隆仅在本区段西北隅展布,为太行复背斜的一部分,由 、O、C、P、T地层组成的单斜构造,基岩裸露,岩层平缓,倾角5°~15°,南倾。断裂较发育,有窑头北断裂(F1)、前步窑北断裂(F2)、前步窑南断裂(F3)、庙岭断裂(F4)、西万北断裂(F5)等展布,各断裂均属正断性质,走向50°~800,倾向南东或北西。
嵩箕台隆地面几乎全为上更新统黄土状覆盖,其南、北两侧分别为F10和F11两隐伏断裂展布。该地块呈地垒状构造隆起,第四系厚度20~50m。
豫皖坳陷是一巨型的新生代次级构造单元,本区段是该构造单元的一部分,根据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可划分出济源—开封凹陷( )、通许凸起( )和周口凹陷( )3个构造单元。地面全为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冲积物覆盖。其中济源—开封凹陷( )第四系厚度自西向东为100~400m;通许凸起( )第四系厚度40~200m;周口凹陷( )第四系厚度70~300m。内部有多条隐伏断裂展布,其中寺断裂(F8)等第四系活动性较强。
(四)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河南段水文地质特征,划分为以下三大含水岩组:
(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指埋藏在50m左右深度内,分布于平原和岗地区的地下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细砂、中细砂、粉细砂,局部有砂砾石。接受大气降水、河渠入渗、灌溉回渗的补给,消耗于工农业开,河流排泄和径流排泄。岗地区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250~500m3/d,水位埋藏较深,一般为20~40m,岗间洼地为10~20m,水位变幅2~5m,水质良好。平原区富水性差别较大,由极强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大于5000m3/d)—极弱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小于250m3/d)。尉氏以西水位埋深一般5~10m,部分地段10~20m;尉氏以东,水位埋深2.5~5m,水位年变幅均为1~2m。水质较好,矿化度大多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和HCO3—Na-Mg型。地下水对钢铁管具弱腐蚀性。
(2)孔隙裂隙含水岩组:指赋存于太行山南部二叠、三叠系砂页岩中的地下水,一般单井出水量小于500m3/d,为弱富水区。因本区段地层大多处于区域水位以上,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裂隙入渗,遇隔水层向两侧沟谷排泄。水质稍差,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Mg型,矿化度为1~3g/L。
(3)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为寒武、奥陶及石炭系灰岩裂隙岩溶水。接受大气降雨入渗后,沿地下径流排泄,遇隔水层下渗受阻时,在沟壁形成泉水,常见泉流量<1L/s;当无隔水层阻隔时,继续下渗于沟最低处,溢出地表形成泉水,汇流成河。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或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g/L。
(五)固体矿产
工程沿线的固体矿产有两处:
一是沁阳市北部太行山南段的窑头至西万一带,分布面积约30km2。目前开的矿种有铝土矿、粘土矿和山西式铁矿。铝土矿以露天开为主,粘土矿和铁矿以巷道式平洞开为主,已形成空塌陷区。
二是郑州市西南部的三李煤田,主要分布在K85—K105段的南部,其中K93+400—K98+000为压煤区。该煤田呈西北—东南向展布,长约20km,宽3km左右,煤层厚度最大有11.5m。煤田内已建成多个煤矿,矿区距管线最短距离约1.5km,空区目前尚未涉及到管线下面,目前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六)断裂活动性与地震
河南段受活动性断裂控制,形成两个地震危险区。
1.济源—焦作5.5级(Ⅶ度)地震危险区
起主要作用的是寺断裂,位于太行山南麓,横跨济源、沁阳两县境,走向近东西,长60km左右,倾向南,倾角60°~70°,为正断层,断距700~1000m,最大可达1500m。该断裂在新近系活动十分强烈,第四纪以来活动也很明显,具有发震构造条件。
2.许昌—鄢陵5.5级(Ⅶ度)地震危险区
位于通许凸起与周口凹陷的过渡地带。河南省境内一半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该地震带上,最高震级为6级,近期也有小震活动。从历史地震的复发性和地质构造条件考虑,百年发生5.5级地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河南段输气管线附近有历史记载的部分地震震级见表11-4。
表11-4 河南省部分强震记录表(Ms≥4.7)
根据最新的地震区划,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的地震烈度,薛店镇以西为Ⅶ度,以东为Ⅵ度,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薛店镇以西为100gal,以东为50gal。
三、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河南段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K1+950—K5+450段,当地农民个体开铝土矿、粘土矿和铁矿。铝土矿以露天开挖为主;粘土矿、铁矿常以巷道挖掘开,开矿洞口星罗棋布,因未进行应有的支撑,诱发出空塌陷和地裂缝的发生发展。
(2)在K5+450—K6+300段,具有多处石场,作生产建筑材料,破坏了原有自然地形,变成新的陡坡地势,加剧和诱发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
(3)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在地下水丰富的K7+500—K52和K132—K310的山前冲洪积平原、沁河冲积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和沙颍河冲积平原,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土层受到压缩,有可能产生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
四、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性等级的分段划分
综上所述,西北部的太行山区(K0—K7+500),管线长7.5km,地形和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等,属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类型。
中部的黄河南岸—尉氏南曹地段(K52—K132),管线长80km,地形较复杂,黄土状粉土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具有轻微湿陷性,水土流失较强烈,沟壑众多且切割较深并形成陡峻边坡,易产生崩塌灾害,属地质环境条件中等类型。
冲积平原区(K7+500—K44、K132—K310),管线长222.5km,地形平坦,地质灾害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属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类型。
此外,输气管线工程穿越的沁河、黄河(K44—K52)及贾鲁河地段,长度8km,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岩土工程性质较差,应属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类型。
统计表的标题一般在表的什么方向
(1)由题意,P(t≤32°C)=0.9,∴P(t>32°C)=1-P(t≤32°C)=0.1 ∴Y=30×0.1=3,X=30-(6+12+3)=9; (2)
∵2.727<3.841 ∴没有95%的把握认为本地区的“高温天气”与西瓜“旺销”有关. |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内容
统计表的标题一般位于统计表的上方(居中或靠左显示),简明扼要地说明表格的主要内容,必要时注明收集资料的时间和地点。
标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繁琐,更不能与内容不符。
例如,标题“2013年4月13日- 6月30日24 小时平均颗粒物浓度及气象因子汇总统计”,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收集数据的时间(2013年4月13日- 6月30日)以及表格的主要内容(颗粒物浓度和气象因素的分布)。
统计表绘制规范及注意事项?
统计表一般包括标题、标目、线条、数字和备注(可省略)5个部分。
标目用于说明表格内的项目。根据其位置与作用可以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横纵标目的排列原则是,将横标目和纵标目连在一起阅读,可以组成一句完整而通顺的话。
统计表的线条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仅包含三条基本线,即顶线、底线和纵标目分隔线(即纵标目与表格主体间的分隔线,又称标目线)。故常将学术论文中的统计表称为“三线表”。
如果有合计行,则常添加分隔线隔开。需注意统计表的左右两侧不应有边线,左上角不宜有斜线,表内不应有竖线。线条的粗细选择方面,顶线和底线一般是1.5磅,其余线条为0.75磅。
表内数字应准确无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同一指标的小数位数要一致,上下位次要对齐。表内不能留有缺项,如确实无内容则应用专门符号(如“-”)注明。有相对数时,一般应将绝对数也同时列出,方便读者理解和核对。
备注虽然不属于统计表的必需项,但在必要时使用,可使表格内容更加清晰。如需对表格中某个数字、指标或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加以说明,可在该数字或指标右上方用“*”或字母等进行标注,并在统计表下方用文字加以说明。如下表备注对表格中的缩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1.绪论
(1)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2)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距离(直距、运距)。
(3)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4)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出矿量及已消耗的/储量。
(5)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止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储量、首区范围、开发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
2.区域地质
以1∶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000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1∶200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的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3.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4.矿体(层)地质
(1)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2)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3)矿石类型和品级
矿石类型和品级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及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4)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
(6)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样种类、样方法、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2)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3)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
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
6.矿床开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
①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②论述矿床开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③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设计的矿坑涌水量。④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也应进行评价。
(2)工程地质
①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RQD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工业场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开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②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
(3)环境地质
①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②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③对矿床开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④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⑤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⑥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
7.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用的仪器及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3)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4)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5)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6)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集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8./储量估算
(1)/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
(2)/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3)/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储量估算的面积、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4)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外推的原则。
(5)/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
(6)/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储量估算结果、总/储量,各类型/储量所占矿床总/储量的比例。/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
(7)/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储量估算的可靠程度。
(8)共(伴)生矿产的/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表说明。
(9)/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9.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①论述国内、外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②概述矿床的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技术条件;③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的概况;④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⑤简要说明预计的开方式、开拓方式、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⑥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取;⑦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⑧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⑨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
10.结论
①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②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③评价开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④指出矿床开的经济效果;⑤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⑥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
11.附图
①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②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阶段);③区域地质图;④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置);⑤矿区实际材料图;⑥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⑦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⑧样平面图;⑨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⑩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11)矿体(层)纵剖面图;?(12)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13)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14)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15)/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16)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17)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18)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19)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20)区域水文地质图;(21)矿区水文地质图;(22)矿区工程地质图;(23)矿区环境地质图;(24)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25)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2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27)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28)矿坑涌水量计算图;(29)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30)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31)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32)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33)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34)露天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35)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36)等温线图。
12.附表
①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②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③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④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⑤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⑥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⑦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⑧/储量估算综合表;⑨块段/储量表、矿体/储量表、矿床总/储量表;⑩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11)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12)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13)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14)气象资料综合表;(15)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16)矿坑涌水量计算表;(17)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18)水质分析成果表;(19)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20)瓦斯测量结果表;(21)低温0测量结果表;(22)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13.附件
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②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③工业指标推荐报告;④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⑤勘查许可证或矿许可证(复印件);⑥探矿权人或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⑦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⑧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⑨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⑩矿产储量主管部门对/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之后补入);(11)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和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