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文章内容

不属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是_不属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是

tamoadmin 2024-07-27
1.气候变化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2.09年第三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初中组试题答案3.气候变化的利弊有哪些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当今社会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

1.气候变化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

2.09年第三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初中组试题答案

3.气候变化的利弊有哪些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当今社会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5.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6.气候变化的因素和影响是怎么样的?

7.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包括

不属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是_不属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是

A、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正确;

B、水短缺、海洋污染属于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正确;

C、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C正确;

D、有害生物增加、转基因生物增多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

故选:D.

气候变化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

答案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人类活动(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导致了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A错误;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毁林而导致的,属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C正确;北京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地下水而导致的不属于对气候的影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点评:本题学生只要认真审题,对比选项中环境问题和形成原因,结合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即可回答。

09年第三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初中组试题答案

从历史原因上分析,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基本上是工业化进程的一种产物,因为气候变化基本上是不受领土、领空、领海等客观要素的限制的,决定它的因素可以不是政治。全球的共同特征是使气候变化发生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工业化的进程。在农耕时代,这些矛盾构成的社会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但社会总是在发展之中,发展中的社会必然要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气候变化在客观条件下,有两种先决性因素。一是气候变化的实质原因是什么?这应该是我们直接思考的问题。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作一个基本的判断,既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有能力制止某一国际因气油或天然气等方面上的争端,制止某种争议引发的战争可能。但是我们能制止另一个国家的工业进程吗?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形成,条件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如何发展,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虽然发展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偏差,会引发全球必然的气候变化。但这种客观因素下形成的社会结果,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二是工业化进程如何发展的问题,虽然人类普遍性地在思考这一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没有任何形式上的结论。虽然目前已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一文件,又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但其的约束力毕竟有限,仅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公约,还没有形成各个国家在发展工业化进程中的基本约束。气候变化肯定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是一种有全球性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令全球都焦虑的问题。虽然目前从《公约》的框架中,形成了《京都议定书》等公约, 开始从全球视角关注这一个问题,使这个问题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意识的大问题。但是,国际性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局部性的共识,解决这些问题依然要在社会矛盾中和局部冲突中寻找解决方案。关注自然,是人类的普遍常识。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博埃尔30日在波兰波滋南市警告说,如果人类社会不能遏制气候变化,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规模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总和。”

气候变化的利弊有哪些

2004年12月26 日当地时间8点25分,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3.9°N,95.9°E)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的损失极大。据此回答4-7题。

4.海啸达海岸时,在海岸处最初出现的现象是

A海水后退,高于最低潮线

B海水上升,低于超潮高线

C海水运动速度减慢

D海水开始出现急剧后退

5.海啸席卷的海浪:

A类似潮汐一样深入海洋底部

B类似暴风卷起的3米高的海浪

C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比波音747飞机逊色一些

D深水中的海啸非常危险

6.关于引起海啸的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震级在7级以上;

B震源深度为海底50千米以上;

C震级在8级以上;

D地震的震源深度为海底50千米以内

7.发生海啸后,应该取的防御措施有:

A联合国建立海啸预警机制;

B各国加强联系,建立红树林带;

C沿海地区的国家发射地球同步卫星;

D沿海国家建筑大坝抵御海啸

8.关于我国常见气象灾害与发生地区一致的一组是:

A西北地区—洪涝 B 东北地区—洪涝

C华南地区—春旱 D华北地区—伏旱

16年唐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两次损失极其惨重的自然灾害。据此回9—14题。

9.汶川地震后,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了无人飞机传输回的灾区,以及拍摄的堰塞湖晰照片,这些一手数据为专家制定合理救灾策略起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人驾驶飞机和拍摄堰塞湖照片利用了地理当中的哪些技术:

A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

B遥感 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

D地理信息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10.汶川地震的破坏性极强,部分是由于它引发了一些其他灾害,不属于汶川地震引发的灾害是:

A泥石流 B崩塌 C风暴潮 D滑坡

11.对比两次大地震,如下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以及地震引发的其他灾害加大了救助的难度

B汶川地震的震级和持续时间都长于唐山地震

C唐山地区为平原的市区,便于及时救援

D汶川地震死亡的人数比唐山地震人数多

12.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堰塞湖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持续的降水使得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上涨;

B唐家山堰塞湖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山体崩塌物堵截了川江;

C唐家山堰塞湖的决口对两岸百姓造成巨大威胁,汇入下游后威胁解除;

D唐家山堰塞湖属于熔岩堰塞湖

13.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在该地区的卫星云图上有利于抗震救灾的颜色是:

A蓝色 B白色 C绿色 D红色

14.汶川地震的动力来自于: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B青藏高原向东北运动

C龙门山向东南方向的推覆

D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

2008年1月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50年不遇的降温和降水,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少苦难。据此回答15-16题:

15.引起此次降温和降水的原因之一是:

A西太平洋的气温高于东太平洋

B东太平洋的气温高于西太平洋

C孟家拉湾和印度洋的寒流影响我国

D秘鲁、智利西海岸的暖流影响我国

16.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A连日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缆、电塔,寒冷天气造成用电量猛增,电力供不应求,造成部分地区大面积停电。

B京广线南段、沪昆线部分路段停运、多次列车晚点、广州站上万名旅客滞留、京珠高速部分路段封闭。

C一些农民工买不到车票,或者由于交通原因,即使有车票也无法回家过年。

D交通线路的中断,使得煤炭生产和供应情况紧张,南煤北运任务迫在眉睫。

17.春季和秋季我国不易发生的灾害有:

A寒潮 B霜冻 C旱涝 D梅雨

18.发生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晃动,其次是左右晃动,这是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对人们产生严重威胁的是左右晃动。原因是:

A纵波传播速度快,消失慢

B纵波传播速度快,消失快;

C横波传播速度慢,消失快;

D横波传播速度快,消失慢

19.第49届联合国决定从1995年起,确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这一天是:

A6月17日 B3月9日 C4月22日 D6月5日

我国地震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台湾及其沿海地区、西南地区、新疆地区、华北地区和闽粤沿海地区。据此回答20-22问题:

20.中国大陆与台湾成功签署“三通”协议,标志着中国大陆与台湾可以实现:

A直接给台湾亲朋好友发送Email

B直接给台湾的亲朋好友邮寄物品

C乘坐飞机经过香港直接到达台湾桃园机场;

D台商直接来大陆投资经商

21.台湾地震带分布中灾情较重的是:

A 西部地震带 B东?部地震带 C中部地震带 D 东部地震带

22.发生地震时,如下做法正确的是:

A如在教室内,迅速钻到桌子下

B如在教室在迅速从楼梯跑出到操场集合

C如在汽车内,加速开车避开建筑物或广告牌

D如在空旷场地,迅速趴下

23.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1990~2000国际减灾十年。这年是:

A.1987年12月 B.1988年12月 C.17年12月年 D.1990年12月

24.2008年,10月29日,巴西实用经济研究所在巴西利亚召开全球气候变化论坛大会,研讨全球和巴西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对策。专家认为:

A各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刻不容缓;

B巴西每年减少的热带雨林面积只是很少一部分;

C如果现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就不会升高;

D中国重点应控制热带雨林面积的锐减;

25.下列哪个地区不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26.美国1964年遭受过海啸袭击,随后迅速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1965年起,美国倡导成立海啸预警系统,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参与。美国成立的海啸预警系统主要用于监测: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加勒比海 D墨西哥湾

27.台风登陆我国,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给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B狂风暴雨

C缓解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的“伏旱”

D缓解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的“春旱”

目前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遭到沙漠化的危害,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它们分别是:北美、澳洲、中亚以及中东地区。回答28-30题。

28.依据强弱的不同和发生区域的不同,人们对沙尘暴有不同的称呼,下列称呼不等同于沙尘暴的是:

A扬沙 B浮沉 C可吸入颗粒物 D黑风暴

29.以下关于四大沙尘暴多发区的共性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度灌溉

B气候干旱

C人口增长过快

D土地利用不当

30.影响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因素中,涉及到天文方面的是:

A太阳的活动异常

B太阳的行星对地球的影响

C宇宙星际物质闯入地球大气层

D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异常

31.关于台风命名正确的是:

A一战时开始为台风命名

B中国、美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国各提供10个台风名字

C台风的名字纳台风源地国家提交的名字

D台风的命名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

自然灾害有一类灾害生物灾害。它包括动物灾害、植物灾害、微生物灾害三类。据此回答32-33题。

32.判别属于动物灾害的:

A蝗虫灾害 B口蹄疫 C禽流感 D猪瘟

33.“非典”疫情与下列哪一种灾害类别一致:

A鼠灾 B毒蘑菇 C罂栗 D霍乱

34.“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指的是自然灾害中的:

A风暴潮—气象灾害

B风暴潮—海洋灾害

C台风—气象灾害

D飓风—气象灾害

35.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美国和欧美各国经济受到影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企业也面临破产。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A原材料依赖进口;

B产品依赖出口;

C科技依赖国外支援;

D劳动力对外依赖性大

36.2008年是联合国国际地球年, 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口号一致为:

A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B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C善待地球,珍惜

D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

37.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对此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吁各国“戒除”对碳的“不良嗜好”,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

B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造成的不良影响

C世界各国有共同的义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发展中国家应该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承担主要责任;

38.下列标志表示:

A国际水日 B国际地球日 C国际环境日 D国际地球年

39.森林火灾常识和技能对于保全生命财产安全是非常有必要和有益的。如果在森利中遇到火灾不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

B判明火势大小、火苗延烧的方向,应当逆风逃生

C无法躲避时,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

40.外出游玩时,你发现河流的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木,据此河谷可能发生哪种灾害:

A崩塌 B泥石流 C地震 D山崩

第二部分 主观题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各地区在不同时节可能遭受不同自然灾害的侵袭。如地震、火山、寒潮、霜冻、泥石流、台风、洪涝、冻雨、干旱、暴风雪等。人们在适应、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请以所在家乡的常见自然灾害为主题,写一篇科技调查论文。内容包含:

⑴分析家乡常见自然灾害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⑵列举家乡遭受的自然灾害实例。

⑶当地抵御灾害的措施和实施效果。

⑷自己对家乡抵御自然灾害的实施建议和设想。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突出,立意准确,言之有理。字数在400~600字左右。

(注:也可以调查报告、作文、书画、动漫、摄影等形式提交作品)

1~5.CCABB

6~10.ABACD

11~15.DBDDB

16~20.ABBAD

21~25.ABBCB

26~30.CBABB

31~35.BBACB

36~40.BABCD

家乡遭受的自然灾害实例

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地震、农业气象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地震是最严重的灾害,1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营口地区发生的7.3级强烈地震即为一例。地震发生在人烟稠密、工业发达地区,虽经我国地震工作部门对这次地震作了预报,当地取了有力的防灾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地震所造成的人身伤亡。但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这次地震所出现的沙土液化区,其面积就达3千平方公里.沙土液化造成河岸滑坡、桥梁破坏、排酒站倾斜以及地下管道弯曲等许多严重灾害。其中下辽河油田与农田的破坏比较突出。 中国东北地区其他自然灾害最突出的是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所发生的森林火灾.这次火灾所造成的过火面积为101万公顷.森林损失为70万公顷,合林木3000万立方米以上,受灾人数5.6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不含林木损失)。 除上述灾害外,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等地尚有早涝、夏季冷害、冰霜等气象灾害和恶性杂草的危害。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1)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 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并了解对该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措施。 以洪灾为例 ①.洪灾的形成原因 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认为原因导致的堤坝溃决;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人类不确当的经济活动等。 ②.洪灾的危害 直接损失: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人畜的伤亡;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等 间接损失: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生活秩序混乱等 ③.洪灾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当今社会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的利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利:

1、改善环境质量: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海洋水平面上升,可能会改善一些地区的干旱和洪涝状况,提高水质和空气质量。

2、促进农业发展: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气温升高可能会延长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产量。

3、增加能源供应:随着气温的上升,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变得更加易于开,为能源供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弊:

1、破坏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如洪水、干旱、风暴等,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影响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不难发现的,热浪冲击频繁导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3、加剧其他灾害:气候变化导致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如干旱、水灾、暴风雨等,使死亡率、伤残率及心理压力增大。

4、破坏经济和社会发展:气候变化可能破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影响农业、能源、交通等重要经济领域。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好处:

1、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时间:随着气温的上升,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可能会延长,使得农作物有更多的时间积累营养和产量。

2、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增加农作物种类: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变得更加适合种植某些农作物,从而增加了农作物种类的多样性。

4、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随着气温的上升,一些地区的土地可能会变得更加适合种植农作物,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农作物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出现,从而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人口增长不属于当今社会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详细介绍如下:

这可以通过推广生育、提高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医疗保健等方式来实现。同时,我们需要取措施来减少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确实属于当今社会人类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取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以减轻对环境和的压力,并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对的需求: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包括食物、水、土地和能源等。由于过度开和过度使用,这些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例如,过度耕种和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而过度捕捞和污染导致海洋生物减少和海洋生态系统崩溃。

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人口增长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已经严重污染了环境。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例如,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等健康问题,而水污染会导致腹泻、肝癌和其他疾病。

三、人口增长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口增长也对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化石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这不仅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而且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导致农作物损失和房屋被淹没,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气候变化的因素和影响是怎么样的?

核心提示:以下100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以下100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 )。

A.基本国策 B.政策 C.工作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A.任何单位和个人 B.环境保护部门 C.利害关系人

3. 十七大上,首次把( )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生态文明

4.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两个约束性指标为( )。

A.节能降耗,污染减排

B.节能降耗,节约用电

C.节能减排,合理利用

5. 泰顺全面启动并实施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时间是( )。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6. 创建“生态县”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全县80%以上的乡镇达到生态乡镇建设指标,我县目前已有7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称号。创国家级生态县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低于100%;一般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大于等于( );公众满意率要大于95%。

A.80  B.85 C.90

7. 我们国家负责环境保护的最高机构叫做( )。

A.环境保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国土部

8. 全国统一的环保问题举报举报热线电话号码是( )。

A.96315 B.12369 C.12345

9. ( )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院 B.地方各级人民 C.环保局

10. 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的对象有:( )。

A.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

B.大气、市容、土壤、生物、噪声

C.大气、交通、土壤、生物、噪声

11. 工业三废是指( )。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12. 水污染的类型主要包括如下哪几类污染?( )

①有机物污染;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有毒物质污染;④热污染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13. 我国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途径是:( ) 、限制耗水型工业的发展、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设备等。

A.严格控制废水和污染物排放总量 B.修建水库 C.海水淡化

14. 发现工业企业有违法排放废弃废水的行为,可向( )举报。

A.环保局 B.城管与执法局 C. 公安局

15. 城区餐饮业污水、油烟污染,下水道堵塞污水外溢,均可向( )举报。

A.环保局 B.城管 C.工商局

16. 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分几个等级( )

A.3级 B. 4级 C.5级

17.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目前主要有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三项内容。当污染指数在 ( )之间时,空气质量为2 级,属空气质量良好。

A.50以下 B.50~100 C.101~200

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拒绝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求进行的排污申报登记或者谎报有关数据,可以给予处以( )元以下罚款。

A .2万元 B. 3万元 C .5万元

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分为哪三大类。( )

A. 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

B. 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

C. 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

20.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指标危险废物主要是指工业危险废物和( )。

A.核废料 B.固体废物 C.医疗废物

21. 《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定,销售、经营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或者其他一次性塑料制品及其复合制品的,由( )责令改正,没收塑料及其复合制品,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A.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 B. 工商行政主管部门 C.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22. 目前我们常用的垃圾分类可分为( )

A.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有机垃圾、无机垃圾 C. 工业垃圾、农业垃圾

23. 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方法中,通过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目的的方法是( ) 。

A.化学处理 B.填埋 C.生物处理

24. 噪声污染的几种主要污染来源包括:( ) 。

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建筑工地噪声;④公共场所及家庭的生活噪声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25. 噪声污染者负担原则是( )。

A.谁污染谁治理 B.开发者保护 C.持续发展

2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居住区、文教机关区昼间(白天)不超过55分贝,那么夜间不超过多少分贝?( )

A.40 B.45 C.55

27.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痛阈,其声级为( )分贝。

A.60 B.90 C.120

28. 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 ) 。

①对听觉器官造成危害;②对神经系统造成危害;③对心血管和消化造成危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夜间”指的是 ( )。

A.晚二十二点到晨六点 B.晚二十四点到晨六 C. 晚二十二点到晨七点

30. 社会生活噪声,比如场所噪声、商场空调器、冷却塔发出的噪声等,可向哪个部门举报?( )

A. 城管 B.环保局 C. 公安局

31. 实测表明,全室内变电站,本身工频辐射能量已经非常小,加上周围建筑屏蔽的作用,其辐射可以忽略不计,对周围的辐射量比晴朗天空满月对地面产生的辐射量还 ( )。

A.小   B.大 C.高

32. 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3-19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的要求,220千伏城市架空电力线路接近或跨越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为( )米。

A.4 B.9 C.5

33. 电力系统的高压输电线及变电站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因此,架设高压线应尽可能远离城市,村庄。对于330V的高压输电线而言,人体与输电线中心线的距离应在 米以上,而与边线的距离应在 米以上。( )

A.10,5  B.15,6  C.22,10

34. 在《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前已建成或在建的尚未履行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或者已购置但尚未履行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的电磁辐射设备,凡列入《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中的,都 ( ) 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

A.不再办理  B.必须补办  C.酌情补办

35. 根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建设或者使用《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中所列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或者设备,必须在建设项目申请立项前或者在购置设备前,向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权的 ( )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公安部门

36. 排污申报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应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 ( ) ,并提供防治污染的有关技术资料。

①种类;②数量;③浓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37. 环境准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有利于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的过快增长势头,其中“两高一资”的含义是( )。

A.高污染、高能耗和性行业

B.高风险、高投入和性行业

C.高回报、高风险和性行业

38. 环境保护法最早规定的三项基本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和( )

A.限期治理制度 B. “三同时”制度 C. 目标责任制度

39. 环保“三同时”是( )。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改造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同时设计、同时改造、同时投产

40. 当前解决好环境保护问题要坚持污染防治与( )并重的原则。

A.生态保护 B.节约 C.强化管理

41. 按照突然突发的严重性和紧急性,《国家突发环境污染总体预案》将突发环境污染分为重大环境污染、特大环境污染等( )个级别

A. 4 B. 5 C. 6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 )年颁布实施。

A.19 B.1989 C.13

43. 1996年,院颁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环境责任原则,该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 ) ”的原则。

A.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

B.污染者补偿、利用者付费、开发者受益、破坏者恢复

C.污染者赔偿、利用者受益、开发者保护、破坏者付费

44. 要求人民对环境问题享有 ( ) 、监督权和参与权。

A.知情权 B.表决权 C.所有权

45. 当事人对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 )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A.30日 B.25日 C. 15日

46.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 )年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A.五年 B.三年 C. 四年

47.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 )。

A.不得开工建设 B.可以开工建设 C.必须开工建设

48.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对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做了较大修改。修改后的条文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 ( )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A.1 B.2 C.3

49.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取得( )。

A.排污许可证 B.达标许可证 C.总量许可证

5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 ( ) 。

A. 限期搬迁 B.淘汰制度 C. 限期改造

5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化活动的总称,其中化是指( )。

A.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

B.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加工再生后利用

C.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消耗和废物再生

52. 创建绿色社区中的( )不是硬件必备的。

A. 节水节能设施 B.社区绿化 C.建有亭台池榭

53. 绿色学校的特点是( )工作突出。

A.校园绿化 B.环境教育 C.清洁卫生

54.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仅为世界人均量的( )。

A.1/2 B.1/3 C.1/4

55. 河水变黑变臭的主要原因是( )

A.酸碱度变化 B.水温升高 C.溶解氧变化

56. 含磷洗衣粉中的( )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

A.磷酸 B.磷酸盐 C.甲醛

57.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氢气   C.二氧化硫  

58. 在大气污染物中,对植物危害较大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二氧化硫和氟化物 C.一氧化碳和氟化物

59. 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雨水。酸雨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主要由( )的排放引起的?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60. 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 热量

61. 城市垃圾在不完全燃烧时能产生一种致癌物,这种致癌物是( )。

A.二恶英  B.甲醇 C.二氧化硫

62. 什么季节室内空气污染最严重?( )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63. 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是( )。

A.绿色经济:你参加了吗? B.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C.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64. 我国“限塑令”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塑料在自然界可停留100—200年,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 )

A. 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B. 乱扔塑料垃圾

C. 尽量使用塑料制品

65. 联合国于( )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A. 12 B.13 C.14

66. “API”是什么意思?( )

A. 空气污染指数 B.生态环境指数 C.环境质量指数

67. 在水处理工程中,作为一种表征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的COD是指( )。

A.生物化学需氧量 B.化学耗氧量 C.总需氧量

68. 下列哪项是可以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的垃圾?( )

A.废塑料 B.剩饭 C.废纸

69.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是国际自然保护的一个热点,世界湿地日为每年的( )。

A.3月12日 B.4月22日 C.2月2日

70. 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 )?绿色食品要求原料生长区域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I级标准

A. 绿颜色的食品 B. 安全无污染食品 C.营养丰富的食品

71. 有关数据显示,最近12年中,有11年的气温是有史以来气温最热的11年,在上个世纪,全球气温上升了0.75度,而过去50年气温上升的速度是这100年以来气温上升速度的( )倍。

A.1 B.2 C.3 D.4

72. 选购功率为( )调温电熨斗,不仅节约电能,还能保证熨烫衣服的质量。

A.400或600瓦 B.500瓦或700瓦 C.600瓦或800瓦

73. 国家提倡的夏季空调温度是( )。

A. 24度 B. 25度 C. 26度

74. 一氧化碳是一种可以使人致死的有毒气体。汽车在( )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量较多。

A.高速行驶 B. 加速行驶 C. 开着发动机停车等候

75. 人们常把什么植物当作空气监测的指示植物?( )

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76. 因为( )对二氧化硫比较敏感,花的颜色可随周围空气二氧化硫含量的多少而有所改变,所以称之为敏感植物。

A.矮牵牛花 B.海棠花 C.月季花

77. 世界生物多样性日是( )。

A.5月20日

B.5月22日

C.5月21日

78. ( )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国际公约。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京都议定书》

C.《蒙特利尔议定书》

79.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类型主要有六种,包括:二氧化碳、( ) 、甲烷、氮氧化合物、臭氧等。

A.二氧化硫B.氯氟烃C.硫化氢

80. 森林碳汇是指( )。

A.森林植被可以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B.森林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C.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

81.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 ) 、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A.低排放 B.低标准 C.低效率

82. 关于汽车尾气排放的“欧Ⅲ”标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规定了商用汽车废气中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碳氧化物和微粒的限制

B.欧盟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C.在全欧洲必须执行的排放标准

83. 以下食品中易受重金属污染的食物是( )。

A.猪肉 B.虾和贝类 C.

84. 在挑选家具时,一定要打开家具 ( ),这是判定家具是否环保的最有效方法。

A.看一看里面是否有裂纹碎屑

B.闻一闻里面是否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

C.看一看里面是用实木还是人造板材

85. 以下灯具中哪个不属于节能灯?( )

A.金属卤化物灯 B.荧光灯 C.日光灯

86. 下列哪种方式属于正确的日常节电行为?( )

A.打开电冰箱放食物时,要持续一段时间再关闭

B.用完电脑后使其处于待机状态,出去2个小时后回来继续使用

C.关闭电视机的同时,切断电源。

87. 用于装修后消除过量甲醛气体的方法不包括( )。

A.通风法 B.植物吸附法 C.喷洒空气清新剂

88. 电脑的哪个部位辐射最强?( )

A. 正面 B.侧面 C.背面 

89. 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 )污染源。

A.铬 B.铅 C.锌

90. 中华环境基金会举办的( )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性奖项。

A.中华环境奖  B.环保卫士奖 C.福特汽车环保奖

91. 地球上便于取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 ) %左右。

A.0.2 B.2 C.20

9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

A.发展清洁的生产方式 B.发展循环经济 C.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

93. 下列环保组织中用大熊猫作为组织标志的是?( )

A. 世界环保组织

B. 世界自然基金会

C. 全球环境基金

94. 复印机在复印过程中会产生( )从而损害人体健康。

A.臭氧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95. 低碳生活要求生活作息时尽量减低( )的排放量。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 碳水化合物

96. 买回来的蔬菜,最好在清水中浸泡( ),这样可除掉大部分残留农药。

A. 1-5分钟 B. 5-10分钟  C. 10-20分钟 

. 从“低碳生活”角度,以下哪些是正确使用冰箱的做法?( )

A.将温度高于室温的食品放入冰箱 B.尽量减少开门次数 C.经常把插头拔掉

98. 以下哪些是正确的环保节能习惯是( )

A.用电子邮件代替纸质信函 B.纸张单面打印,复印 C.使用一次

99. 电脑节电的不正确方法是( )。

A.根据具体工作情况调整电脑的运行速度

B.如果只听音乐时,可以将显示器亮度调到最暗或干脆关闭

C.电脑不用时可以使其处于待机状态

100. 绿色购物,我们应该选择购买( )商品.

A.大包装的 B.小包装的 C.一次

;

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包括

气候系统是一个由大气、海洋、冰和陆地构成的复杂系统。气候系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均能相互作用。比如海洋表面的温度分布是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而大气运动产生的风又能驱动海洋的上层环流,大气能够输运水汽,从而影响陆地的植被分布和表面径流状况,而植被的覆盖情况又能反过来影响地表的辐射收支,进而影响大气的温度场分布。

尽管气候系统是如此的复杂,但通过气候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等各个领域内专家的努力,我们对于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已经基本了解。这些因素,按照人类对其的贡献,可以分为2大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①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太阳辐射。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忽略地热的作用),其辐射强度的变化对于气候系统有很强的作用。但是由于对于太阳辐射的观测历史较短,人们大多是用历史记录中的黑子大爆发来估计辐射的强弱。太阳辐射的变化曾被用来解释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

②地球轨道的变化。因为地球公转轨道和自转状态的变化,也能导致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少和分布的变化。并且对应这几个量,古气候的资料也发现了对应的气候周期。相应的理论称之为“米兰科维奇理论”。

③板块运动。地球表面是由很多的板块组成的,而且板块是运动的。板块的运动会改变海陆的分布,从而改变地球表面辐射的分布,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都会引起气候的变化。因为板块运动的速度非常非常慢,这种影响的尺度应该是百万年级的。

(2)人为因素:

①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在空气中含量的变化通过温室效应可以导致大气温度发生相应的变化,再通过各种反馈过程,从而引起整个气候系统的变化。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甲烷和氟利昂。

②气溶胶。人类燃烧化石燃料还会排放大量的气溶胶,比如烟尘、硫化物等等。气溶胶对于气候的作用主要有2种:1)直接影响太阳辐射;2)形成云影响太阳辐射。因为云对于辐射的影响比较复杂,所以对其第二种作用的估计还不是很准确。有报告显示人类排放的气溶胶对气候的整体作用是降低温度,也就是说,空气污染反而缓解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如果我们将来把污染治理好了,就相当于又对全球变暖作出“贡献”了。

地表状况的改变对气候有影响③地表状况的改变。地表状况的改变会影响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度,因此也会对气候有相应的影响。

当这些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发生变化之后,气候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就开始起作用。这些反馈机制主要包括对地球辐射、水蒸气、冰、云和大气海洋环流的作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使珊瑚岛礁被破坏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雨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气候变化使鱼类的多样性锐减

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据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由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适应今天以及最近过去的气候,因此,如果这些变化太快使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不能适应的话,人们将很难应付这些变化。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对基本的人类生活标准(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对于所有的国家,极端天气气候发生频率的增加将会增大天气灾害的风险。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其中一些变化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负面影响。据统计,1950~2000年,特别是1990年以后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增加。原因有2个,①极端天气的增多,②我国总体经济体量增加,因此经济损失绝对值大幅升高。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以负面为主。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山体滑坡。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与公众的极大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气候变化对玉米也有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负面的。预计到2030年,我国3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麦,除了浇灌冬小麦以外,均以减产为主。气候变化对水的影响也很大,全球变暖使水循环的过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间不均匀性增加。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也有影响,如长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率会增加,对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营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青藏铁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铁路和公路运行维护的投资。

同全球一样,我国的气候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候变暖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威胁,这种威胁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科技界应当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气候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公众和科学家的共同愿望。

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包括:气温升高会导致超强台风、海啸灾害和泥石流,威胁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导致内陆地区粮食减产。气温上升还会融化南北极的冰山,水位上升,低洼的地方很容易被淹没。同时,气温上升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各种生理疾病开始蔓延,带来社会动荡。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减缓和适应。减缓是指通过经济、技术、生物等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是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提高发电和其他能源转换部门的效率;提高工业生产部门的能源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提高建筑供暖等民用能源的效率;提高运输部门的能源效率,以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吸收温室气体的途径主要有植树造林和固碳技术,其中固碳技术是指从燃烧排放物中分离回收二氧化碳,然后在深海和地下进行处置,或通过化学、物理和生物方法进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