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文章内容

鄂伦春的天气预报_鄂伦春旗天气预报一周天气

tamoadmin 2024-07-27
1.有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求大神帮助2.去呼伦贝尔草原旅行怎么样,外地人去要特别注意些什么3.我是北京人,五一快到了,我想去周边玩,去哪好?4.清明节相关传说

1.有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求大神帮助

2.去呼伦贝尔草原旅行怎么样,外地人去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3.我是北京人,五一快到了,我想去周边玩,去哪好?

4.清明节相关传说

5.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鄂伦春的天气预报_鄂伦春旗天气预报一周天气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21|评论求助知友fbcli |六级纳率36%擅长领域:历史话题数学物理学动漫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回答 共5条2010-04-03 09:58浴火之凤|十八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

2010年04月02日15:37 来源:中国广播网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民俗专家细说清明节来历 中国各族过节各有特色

2010年04月02日15:31 来源:新华网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至。民俗专家说,清明节源远流长,中国有20多个民族都过清明节,但过节习俗不尽相同。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指出,清明本是24节气中一个普通的岁时节令,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说法,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是适合耕种的时令,从此进入农事大忙的阶段。

乌丙安说,清明节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节起初并没有祭祀先人的习俗,但后来它逐渐与前一、二天的寒食节交汇融合。寒食节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后来与晋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传说相附会,寒食节扫墓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两个民俗节日交融后,禁烟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祭祀先人的习俗越发凸显,清明节于是发展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多是感谢上帝恩赐的宗教节日,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由于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所以2000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中国人传承不息的特有风俗。

除了汉族,中国北方的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南方的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扫墓祭祖、踏青春游是清明节基本内容,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节也是各有特色: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届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风,清明节要上山艾蒿,洗净切细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新华网沈阳3月30日电 记者魏运亨)

满族过清明节:结绳、插柳也是亲情传递

2010年04月02日16:03 来源:新华网

记者从27日召开的“辽海·沈阳讲坛”辽宁中部城市群清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清明节是我国多民族共同参与的重要节日,满族的清明节祭祀活动既简单又有趣,从结绳到插“佛托”(柳枝),亲情的传递延续下来。

主要研究明清史、满族发展史的本溪市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德玉,从多年收藏的400多部满族谱书中,揭示了满族清明祭祀的内容:在坟上插“佛托”表示一个决心,让自己的家以及家族继续发达起来。

张德玉说,和其他少数民族过清明节比较热闹相比,满族过清明节就显得简单。满语“佛托”其含义为柳枝,是萨满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汉族一样,满族的这种祭祀是结绳祭祀的一种延伸。子孙绳有一丈多长,是用五色彩线拧成的绳,从第一代祖先开始,男的扎上一个布条,代表一个子孙条,一直往下排,排得满满的。

据资料记载,满族把柳树视为神树,因为柳树春天发育得早,成活率高、生命力强,只要插上柳枝就成活。插上柳枝,预示着这个家族就会兴旺发达。专家认为,现在清明节的植树插柳,骨灰入土植树等,也是延续了这一习俗。

张德玉说,谱书也是满族在清明节活动的重要内容,如果后世子孙中有不孝的行为,或对家族、对社会造成伤害的言行,在清明节这天要对不孝子孙进行杖罚,以教育后世子孙。(新华网沈阳3月28日电 记者姜敏)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习俗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习俗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清明习俗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清明习俗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清明习俗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习俗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0|评

有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求大神帮助

清明时节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咏清明诗极多,杜牧《清明》诗最为著名。

节日简介

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清明节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清明节的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日,放一天。

[编辑本段]节日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清明节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期间扫墓。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编辑本段]各族节日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清明节扫墓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 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清明节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编辑本段]相关传说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清明节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去呼伦贝尔草原旅行怎么样,外地人去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咏清明诗极多,杜牧《清明》诗最为著名。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期间扫墓。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编辑本段]各族节日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 [编辑本段]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清明节扫墓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清明节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我是北京人,五一快到了,我想去周边玩,去哪好?

七八月挺热的 高温时能到三十四、五度,不过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晚上很凉爽,进了九月很快就变凉了。玩儿的地方太多了,而且呼伦贝尔很大,有江苏省加上山东省那么大,想玩儿遍玩儿好最少一周的时间,时间不宽裕的话就挑重点,建议你可以从网上找找旅游攻略,现在比较火的景点:看草原的话陈巴尔虎旗草原一般是认为最好的,国内绝对数一数二去了不后悔,去金帐汗蒙古部落吃手扒肉看表演,看天下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去满洲里可以参观中俄边境国门,买俄货吃俄餐看俄罗斯表演;去额尔古纳可以看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湿地,白桦林,游黑山头古城,吃俄罗斯大列巴,还可以去室韦蒙古黄金部落发源地;往北走到鄂伦春族自治旗就到大兴安岭了,可以看原始森林,鲜卑遗址嘎仙洞。风景特别好,尤其是到了九月的时候往北走风景就和北欧一样。到呼伦贝尔玩儿都是先到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所在地,属于中心地带,然后再前往各个景点,需要注意的是海拉尔七八月分酒店旅店住宿啥的特别贵,关键是那么贵你还住不上,早被订满了,所以要想去玩儿要尽早订住的地方,吃喝倒不是很贵,但是去了旅游点儿价格肯定比较高。再就是有的时候去夜里比较凉,昼夜温差有点儿大,要先看好天气预报,还有别赶上下雨的时候去那样玩儿的就不尽兴了,最近《爸爸去哪儿2》第五期是在呼伦贝尔拍摄的就正好赶上一直下大雨。想买点儿旅游纪念品特产啥的建议去大型商场或者较大的特产专卖店,别去小店买。最后友情提示:有机会去的话多看风景,怀着敬畏的心态去看呼伦贝尔的草原、森林、白云和苍天,努力去感受自然的力量,而不是走到哪儿都是照相、照相、再照相然后拿给别人看,那样就可惜了,毕竟从照片里永远感受不到当你融入到自然里的时候那种高远辽阔的心境。

清明节相关传说

北京周边旅游汇总

颐和园旅游区

简介

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花园和行宫。园内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

组成,占地290.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

典雅的园林艺术、精美的历史文物,成为闻名世界的园林。

地址

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交通路线

咨询电话

62881144

票价

8元,通票33元

鹫峰森林公园

简介

座落于海淀区北安河境内,距颐和园18公里。山峦上的两座山峰好似一只振

翅欲飞的鹫鸟,故称鹫峰。它不仅以蜿蜒曲折、直达鹫峰山顶的盘山古道和雄

奇秀丽的景色吸引众多游客,而且更以那丰富的植物所构成的自然风光闻

名。

地址

海淀区北安河乡鹫峰国家森林公园

交通路线

从颐和园乘346路北安河乡北口,西行800米即到。乘火车可从石景山、苹果

园地铁处乘京郊旅游列车直达。

咨询电话

62455816,62455821,62459209

票价

成人8元,学生4元

紫竹院公园

简介

以竹造景的山水园林,公园内有各类竹子100多个品种,近百万株。公园始建

于明代,清朝乾隆皇帝赐名为“紫竹禅院”,紫竹院由此得名。

地址

海淀区白石桥路45号

交通路线

乘114、300、323、334、374、374支、811、814、817路紫竹院下车,334、

347、360、360支路三虎桥或白石桥路南口下车,320、904路北京图书馆下车

南行。

咨询电话

68420055

票价

2元

圆明园旅游区

简介

座落在北京的西北部,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是清朝鼎盛时期兴建的帝

王御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它是我国建筑、园林

艺术的杰作,被誉为“万园之园”。

地址

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交通路线

331、333、365、375支、801、810颐和园专线圆明圆下车。

咨询电话

62543673

票价

10元,通票20元

凤凰岭风景区

简介

位于海淀区西山农场境内,占地面积3公顷。它以奇山、泉瀑及宗教人文古

迹而著称,森林覆盖率达90%,空气纯度为市区5倍。自然人文景观有李儿港、

九女陀、滴水岩和黄普院、福胜寺、妙觉禅寺、上云寺等。

地址

交通路线

乘346路终点即到。驾车从颐和园沿颐阳公路,顺运河走,一路有路标。

咨询电话

62455933,62459492

票价

8元

香山公园旅游区

简介

位于海淀区西山东麓,距市区20多公里。园内最高峰香炉峰海拔557米,各

类树木26万余株,古树名木达5800多株,约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因为公

园风景四季宜人,秋天的红叶节非常著名,因此成为北京人登山健身的好去处。

地址

海淀区香山公园

交通路线

乘318、333、360、904路香山下。驾车从紫竹桥向西进四环路向北顺路标指

示即可到达。

咨询电话

62591155-6523/6387

票价

5元

阳台山风景区

简介

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境内,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4%,杏树名木就占51%,

以古香道为中心,两侧绿荫蔽日,果树满园。

地址

交通路线

乘346路到北安河北口下车即到。驾车从颐和园沿颐阳公路到温泉后,再行驶

大约2公里即到。

咨询电话

票价

成人8元,学生4元

玉渊潭公园

简介

是一座自然景色与人工雕塑相结合的公园。全园面积共2055万平方米。公园

西北角建有樱花园,占地25万平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樱花专业园之一,

早春时节举办的樱花节吸引大批游人观赏。

地址

海淀区西三环

交通路线

1、4、21、33、65、308、337、地铁军事博物馆下车北行,或320、114、特5、

颐和园专线玉渊潭下;323路八一湖下车。

咨询电话

68514447

票价

2元

百望山森林公园

简介

位于颐和园北3公里处,当地人称望儿山,是距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百望山

占地160多公顷,乔木、灌木交错,空气格外清新,没有人为的污染。

地址

海淀区黑山扈北口19号

交通路线

乘330路黑山扈路北口下车。从西客站乘特6路在百望山下车。驾车可从颐和

园沿颐阳公路北行至黑山扈北口即到。

咨询电话

62884508

票价

5元

卧佛寺-樱桃沟

简介

位于海淀区寿安山麓,与香山毗邻。卧佛寺因寺内的卧佛造像得名,距今已有

1300余年。卧佛寺西北行约500米左右即为樱桃沟。这是一条外广内狭的幽静

峡谷,两侧是秀挺峻拔的山峦,一条蜿蜒的溪水清澈见底。

地址

海淀区卧佛寺路北京植物园

交通路线

乘318、360、333、904路植物园或卧佛寺站下车。驾车可从颐和园沿香颐路

到卧佛寺即到。

咨询电话

62591283,62591561-2213

票价

卧佛寺5元 植物园5元 展览温室50元

西山森林公园

简介

北京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小西山,距城区

仅20公里,南起石景山区模式口,北至海淀区温泉乡,东起温颐公路,西至

军庄、永定河谷;地跨海淀、石景山、门头沟三区;拥有昌华、百望、静福、

凌云、北岭五大景区,总面积达9万亩。

其中森林面积8万亩,每年释放氧气17.8万吨。这里动植物丰富,自然人

文景观众多,不仅有“西山红叶”、“西山晴雪”等著名自然景观;还有明景泰陵,

万历皇帝七妃子墓,正蓝旗、正白旗村庄及碉楼等历史遗迹和名人碑刻、革命

遗址纪念地等。

地址

交通路线

乘360、318路南河滩下车。

咨询电话

票价

西山大觉寺

简介

位于海淀区北安河,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寺院坐西朝东,依山而建。自东

向西由山门、碑亭、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组成。

地址

海淀区北安河乡西山大觉寺管理处

交通路线

乘346路周家巷下车。驾车可从颐和园沿颐阳路到温泉路口左拐即到。

咨询电话

62456162

票价

10元

――石景山――

石景山游乐园

简介

是一座以欧洲郊野园林为主要特色的大型现代化游乐园,占地240亩,以灰姑

娘城堡为中心,分布着50余项大中型现代化游乐项目,有状如车轮的观览车,

有令人惊心动魄的电子滑车,有勇敢者的转盘,还有供游人骑乘的马匹和骆驼。

地址

石景山区地铁八角站北侧

交通路线

地铁八角游乐园站,337、389、325、327、354路京原路口下车。

咨询电话

68874060

票价

2元

四海水上乐园

简介

位于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西,游乐项目有高架水滑梯、儿童嬉水区、环流

泳区和静流泳区、造浪池、山洞滑道等。

地址

石景山区海特花园路西四海水上乐园

交通路线

地铁苹果园站东200米往北,或乘336、501、318、965路可达。驾车从长安

街到古城后,右拐直行到头即到。

咨询电话

68885998,68885994

票价

10元

八大处公园

简介

位于石景山区北部,是北京著名的风景区,始建于1300多年前。公园内有八

座古寺(灵光寺、长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庙、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

“八大处”由此得名。滑道、骑马等游乐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地址

石景山区八大处

交通路线

乘347、389路汽车八大处下。驾车可从五孔桥上阜石路,直行即到。

咨询电话

68875221,68874661

票价

5元

――丰台 ――

万芳亭公园

简介

地址

丰台区右外洋桥西里甲2号

交通路线

324、300路洋桥下车。

咨询电话

67211666,67215333

票价

1元

鹰山森林公园

简介

位于丰台、石景山、门头沟三区交界处,总面积80公顷。地处平川、沟谷、

陡坡、顶峰相互错落,有六座顶峰、七条沟壑、一座悬崖、两块平川。此地生

长各类植物百余种数十万株,有林海野营、赏花尝果、绿针红叶、松涛雪景四

类景区。

地址

丰台区长辛店芦井鹰山森林公园

交通路线

乘地铁古城下,换乘327、385路汽车。驾车沿地铁线到京原路口左拐,再行

大约4-5公里即到。

咨询电话

83876953

票价

1元

老美跑车城

简介

是我国首家美式家庭跑车场所,占地面积30余亩。设有成人、儿童和碰

碰车四种跑道。成人驾驶的40多部跑车,用日本本田发动机,跑起来精彩

刺激,为儿童设计的跑车则更安全可靠,充满趣味。

地址

丰台区花乡世界公园对面

交通路线

乘937、905路或世界公园专线到世界公园下车。

咨询电话

63735092

票价

青龙湖郊野休闲区

简介

位于丰台区王佐乡,距广安门20公里,总面积2620公顷,地形西高东低,西

部以高低起伏不大的丘陵为主,东部地势平坦。主要特色在于山青水秀,林木

茂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景区以自然山水为骨架,区内有桃花坞、玫瑰谷、

樱花园、竹趣、观光塔、铁索桥等。有游泳、快艇、游船、划水等水上项

目,有以农业景观为主的、融科普与为一体的观光农业、交通公园和汽车

城,有集各国名花异卉、珍奇树木于一园的国花公园、观赏树下园等。

地址

丰台区王佐乡青龙湖郊野体闲区

交通路线

六里桥乘339、321路到云岗下车。312旅游专线车直达休闲区门口。驾车可从

六里桥上京石高速到赵辛店出口有路标。

咨询电话

83870645,83870646

票价

10元

世界公园旅游区

简介

汇集了世界近五十个国家一百余处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观,是目前亚洲最大的

大比例微缩景观公园。在游览中,您不仅可以观赏世界奇观名景,尽情领略各

国风土人情,欣赏世界民俗大游行和乘浪漫游艇模拟环球旅行,而且还可以品

尝到异国美食,购买旅游纪念品和进行各种趣味游乐活动,实现一日游遍世界

的梦想。

地址

丰台区花乡大葆台

交通路线

乘特6路、特7路、北京站专线直达。

咨询电话

63723344-213

票价

40-48元

――朝阳 ――

朝阳公园

简介

是北京市最大的公园,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8公里,面积320公顷,其

中水系67公顷,陆地253公顷。园内设施融科技、文化、休闲、、竞技

于一体,为游人提供全方位的休闲空间。现已初步建成水上游览、戏水乐园、

酒吧文化广场、中央***植树林、国际友谊林、将军林、金台艺术馆、旅游

街和海鲜美食城。

地址

朝阳区农展馆南路1号

交通路线

302、43、718、710、815、115、412、350路公共汽车均可到达。

咨询电话

65953725,65076786,659532

票价

5元

中华民族园

简介

是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工艺制作以及民族美食

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基地。北园内共建有民族村寨十六个,包括藏族、苗族、

彝族、侗族、台湾原住族、布依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佤族、羌族、达

斡尔族、景颇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景区。园内还建有国内最大的

铸铁雕塑以及仿真的热带榕林、水中溶洞、土林以及盘龙瀑布、阿里山神木、

沧源岩画等。南园包括民族博物馆、雕塑广场等大型设施,以及二十余个民族

村寨。全部建筑均用1:1的比例,真实地再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遗存。

地址

朝阳区民族园路1号

交通路线

345、715、305、344、55、618、804、939路祁家豁子站下车,407、380、702、

941、特2路民族园路下车;386、406路奥体中心站下车。

咨询电话

62063640,62063646,62063647

票价

60元,学生45元,残疾人、60岁以上的老人40元

日坛公园

简介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坛为

方形。在公园东南角建有胜春园,占地1万平方米,中有曲池,池中有一对石

雕的天鹅,一只石蛤蟆向上喷水。园东南小山上有清晖亭,南侧建有花果园,

西北角有马骏烈士墓。因为公园座落在使馆区,因此成为各国外交官员喜游的

场所。

地址

建外日坛路

交通路线

1、4、9、48、57、120、403、938、938支、808、团结湖专线日坛路下车,29

路日坛公园下车。

咨询电话

65021743

票价

1元

团结湖公园

简介

团结湖公园是一座以江南民居风格为主的园林,它是在1958年由人民群众团

结协作开发而成,故命名“团结湖”。全园面积为13.8万平方米,其中湖面占三

分之一,三个相连的湖泊环绕全国。公园内树木葱茏、淡雅幽静,为附近的团

结湖小区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健身的场所。

地址

朝阳区团结湖南里16号

交通路线

115路团结湖公园下,43、团结湖专线团结湖下车。

咨询电话

853603

票价

1元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简介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在元大都城墙遗址上修建的一座公园,它以郊野风光为

特色,集文物保护及园林绿化为一体,是一座新型的城市园林。

地址

朝阳区安外小关街24号

交通路线

104路五路居下车。

咨询电话

64421474

票价

红领巾公园旅游区

简介

红领巾公园占地37.5万平方米,水面面积20万平方米,因为园内有“红领巾之

歌”群雕十六座被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园内还有儿童游乐场、游船区和钓

鱼区。

地址

朝阳区后八里庄

交通路线

9、908路金台路下车

咨询电话

85833385

票价

1元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及相关习俗

一、传说故事(说明性故事)

有关清明节的由来: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於取得天下。

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麼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麼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

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二、相关习俗

清明节是国历四月五日或六日,因为它是定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后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国历四月五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是民国廿四年由明定的国定日。中国祭祀祖先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上古时代就有帝王、诸侯祭祀宗庙的仪式,到春秋时代孔子的墓祭,这些都属於贵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汉以后,贵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众到祖先坟墓去祭祀的习俗。

一般清明扫墓可以分成两种仪式:

(一)挂纸 又称「压纸」,一般用石头或砖块将长方形的的黄白纸,或红黄蓝白黑的五色纸压在坟上,以示子孙已祭拜祖坟。 (二)培墓 是把祖坟修饰一下,并向祖先祭拜的活动。每年一度将祖先坟上的杂草清除,并加以修整,然后准备一些牲礼、酒、菜、蔬果和粿类作为供品。一般都在坟前和后土前摆放祭品,祭品有韭菜、鸡蛋、鱿鱼、甜饭、芋、笋等。

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古代长江流域是单季稻,一般端午前后插秧),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和黄酒的习惯。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只是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当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的称号。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