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书籍_粮食气候变化研究
1.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以及措施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研究机构
4.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什么看
5.大学如何研究气候变化
1、人口因素: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因素应当是最为直接和最为重要的因素。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影响并不只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对粮食供给的压力,还表现在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等多个方面:第一,粮食需求的膨胀。第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第三,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第四,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
2、气候生态:粮食生产与气候生态保持着高度的因果联系,特别是在目前生态环境遭遇一定程度的伤害、极端天气反复发作的条件下,气候变异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指出,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并进而严重影响全球超长期的粮食安全。
3、偶然性因素:除了人口、气候等常态因素直接作用于粮食生产外,偶然性因素也会对粮食安全形成冲击。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其对世界粮食生产的投入、市场交易乃至未来走向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可能具有长期性和深入性。第一,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第二,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三,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
4、金融因素:无论是在农业问题还是在非农业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自我保护主义倾向,而且这种保护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甚嚣尘上,粮食问题也就在这些以邻为壑与“零和”博弈的生态中被罩上极度不安的阴影。第一,农业补贴。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每年为本国农民提供高达3000亿美元的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直接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第二,贸易限制。为了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从去年以来,阿根廷、乌克兰、印度等国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三,生物加工。为了减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不少国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的道路。第四,海外屯田。出于规避高额进口成本和粮食出口限制所导致的市场担忧,日本、韩国、印度及中东国家等近年来大举在海外购买耕地种粮。
我国法律对保护粮食安全是的规定:
1、国家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依法实行特殊保护。
2、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改善粮食收贮及加工设施,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加工水平和经济效益。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
3、在粮食的市场价格过低时,院可以决定对部分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制度。保护价应当根据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的原则确定。农民按保护价制度出售粮食,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不得拒收。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财政、金融等部门以及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及时筹足粮食收购资金,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4、国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院应当制定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与粮食储备数量指标,并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耕地、粮食库存情况的核查。国家对粮食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建设仓储运输体系。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保证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
5、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用于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和保护农民利益。
6、国家提倡珍惜和节约粮食,并取措施改善人民的食物营养结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第三十一条 国家取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对基本农田依法实行特殊保护。
第三十二条 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改善粮食收贮及加工设施,提高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加工水平和经济效益。
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
第三十三条 在粮食的市场价格过低时,院可以决定对部分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制度。保护价应当根据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的原则确定。
农民按保护价制度出售粮食,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不得拒收。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财政、金融等部门以及国家委托的收购单位及时筹足粮食收购资金,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第三十四条 国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院应当制定粮食安全保障目标与粮食储备数量指标,并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进行耕地、粮食库存情况的核查。
国家对粮食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建设仓储运输体系。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保证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十五条 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用于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和保护农民利益。
第三十六条 国家提倡珍惜和节约粮食,并取措施改善人民的食物营养结构。
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以及措施
气候的变化会让农作物减产,影响生态的平衡,影响动植物生长繁殖,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气候变化的原因
要说起气候变迁的成因较复杂,首先人类行为模式难辞其咎,改变了自然的温室现象。在石油发现后的这段时间,石油和煤炭大量的燃烧,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加上大幅度开垦林地、拓展农业和工业发展,致使温室气体浓度越来越高。
发电,全球发电大部分电力仍旧是通过燃烧煤炭、石油或天然气产生,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这些强效的温室气体会包覆地球并吸收太阳的热量。
使用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成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公路汽车由于其内燃机燃烧如汽油等石油基产品,因而其排放量最大。但船舶和飞机的排放量仍在继续增长。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趋势表明,未来几年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量将大幅增加。
人口的增加,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自身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
砍伐许多森林,森林减少。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毁坏森林也限制了大自然阻止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的能力。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温室效应,这个是最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全球地表温度也在上升。几乎所有的陆地地区都正在经历更多炎热的天气。
影响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种植结构和耕种制度改变、粮食产量波动,以及农业灾害加重等诸多方面。全球耕地产量降低。
产生旱灾的可能性升高,气候变化正在改变水的可获得性,让更多地区的水变得稀缺。沙漠正在扩大,不断减少种植粮食的土地。现在许多人经常面临着无法获得足够水的威胁。
严重影响生态和物种,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海洋物种的生存带来了风险。这些风险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气候变化加剧了物种灭绝的速度。气候变化引起海洋酸化,影响海洋生态,如珊瑚死亡、渔业受损等。气候变化造成我国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物种迁移等。
影响到全球人类的健康,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威胁。通过空气污染、疾病、极端天气、被迫流离失所、心理健康压力以及在人们无法种植或找到足够食物的地方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加剧,气候变化已经损害了人类健康。一些地区与炎热有关的人类死亡率增加。气候变化导致许多疾病媒介分布范围扩大,传染危害性增加。
总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所有人的家园。它不只是部分人的工作,全社会,各行各业甚至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主动培养能源节约意识,主动去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促成整个社会向绿色低碳去发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全球变暖已经是地球面临的严重问题,我们要通过日常生活的改变来缓解这种现象。下面介绍的是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措施,仅供参考。
全球变暖的原因
1.人口剧增
人炸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严重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如此庞大的人口本身每年会排放出惊人数量的二氧化碳,其结果将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直接增加,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地球表面的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21世纪,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清楚地表明,自上世纪末以来,地球表面的温度一直在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海平面的变化呈现上升的趋势。根据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上升50厘米。不取正确的措施将直接导致产生淡水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此外,大量来自陆地的有毒化学废物和固体废物不断排入海洋、海水发生重大漏油以及人类活动对海岸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破坏
农业生产不合理是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和过度放牧,人类活动继续对植被造成破坏。土壤侵蚀降低了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从而降低了土壤生物生产力及其维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规模洪涝灾害和沙尘暴和生态环境恶化。
5.酸雨危害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酸雨会破坏森林,使湖泊酸化,危及生命。在20世纪,大多酸雨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发生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全球变暖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
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改善全球变暖的措施1、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
3、节约能源,倡导低碳消费。
4、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研究机构
全球变暖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地球越来越热丝毫没有减缓趋势,地球气候一直在改变着,但是这种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些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全球变暖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取及对 措施 ,将直接导致淡水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当前2014年,人类活动由于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纪,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 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 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 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 大雪 ,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 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 种植 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 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什么看
气候变化研究室
学科重点:
1.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适应研究;
2.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
农业气象学
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热点领域,揭示气候演变、突变及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研究农业生产对气候演变与气象灾害的影响规律,探明其影响机理及其有效减缓的机制。该学科将以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模拟与评价、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与减排增汇机理及技术、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技术等为重点,探明我国不同农业区温室气体排放特点、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并争取在国际相关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
研究内容: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适应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气候系统的观测与模拟,建立用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气候情景;动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机理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经济综合影响评估研究;响应气候变化的中长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研究方向包括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模拟模型开发;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开发与推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国家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重大政策研究。
农业减灾研究室
围绕干旱、低温冷害、霜冻、干热风、草原雪灾等严重危害我国粮食安全的农业非生物灾害,重点开展主要农业非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灾害防治、抵御、规避、减灾等技术以及监测设备、减灾新产品的研发,研究预测上述灾害的模型、方法和监测、防控技术。通过研究,揭示农业非生物灾害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特点与规律,提出减轻我国农业非生物灾害影响的技术对策。
学科重点:
1.农业自然灾害致灾机理及灾害监测、预警与预报;
2.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
研究内容:
1.农业自然灾害致灾机理及灾害监测、预警与预报:重点研究主要农业非生物灾害发生与危害过程、成灾机理,危害程度,监测方法、监测规范、监测设备、监测技术等,提出农业非生物灾害监测技术规程,预测方法及技术。
2.农业自然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围绕防御、躲避、减轻农业非生物灾害,研发技术和产品;研究主要非生物灾害风险分布、管理、转移机制与分担,应急响应机制等,为在农业非生物灾害应急管理中提供科学依据。
旱作节水农业研究室
节水农业
围绕农业水保障和水环境安全领域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以生物节水和农艺节水的理论与技术为核心,以农艺节水、旱地农业、以及提高植物抗旱能力、节水抗旱产品为重点,创新旱地农业理论,完善节水高效的生理学和水环境安全的生态学,推进与提升农业节水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能力。
学科重点:
1.旱作节水农业
2.水环境与节水农业信息
研究内容:
旱作节水农业:研究内容包括以农艺节水、旱地农业、以及提高植物抗旱能力、节水抗旱产品为突破点,创新旱地农业理论,完善节水高效的生理学和水环境安全的生态学;研究区域节水潜力评价体系与节水型农作制度;节水生化制剂;对农业水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价。水环境与节水农业信息:研究内容包括中国水环境现状与规律、农业活动与水环境的关系、作物水分信号快速诊断技术、区域土壤墒情预报技术、作物精量控制灌溉技术及其配套设备和智能化灌溉预报与决策系统等,对节水高效农业数字化设计,发展节水农业信息学。
生态安全研究室
农业生态学
围绕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关系、物质与能量循环,重点开展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方法、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耕地质量健康与保育、退化耕地修复、外来生物入侵的机制与防控、农业清洁生产与产地环境监测、生态农业新材料与新工艺、物质(特别是污染物)循环利用与洁净生产技术、生态农业产业化等研究。通过研究,揭示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耕地质量演变及其调控对策,探索生态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的基础理论,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与技术对策。
学科重点:
1.农业清洁生产与产地环境监测评价;
2.耕地质量健康与保育;
3.外来入侵生物控制。
研究内容:
农业清洁生产与产地环境监测评价:重点围绕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业产地环境安全问题,研究农业生物群体生态优化、农业投入品创制、水肥药高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工艺及规程(标准)等,提出主要农产品清洁生产,农业产地环境质量调控、农业污染监测与防治、农业环境评价等理论与技术。耕地质量健康与保育:重点围绕提高耕地质量,研究现代农业条件下耕地质量的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明确土壤健康与农产品质量的相互关系,提出退化及污染耕地重建的关键技术,高产耕地质量保育与退化防治技术,以及相关农事措施与技术体系等。外来入侵生物控制:重点围绕入侵生物学理论与方法,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生态适应机制、外来入侵生物生态经济影响评估模式、早期预警与快速检测技术及应急处理技术等研究,系统探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并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
环境修复研究室
农业环境修复
围绕退化环境修复、土壤侵蚀与防治、农业措施对环境影响的理论与方法,重点从农业环境演变的动力学机制与规律、农业环境污染与退化的机理、污染或退化环境的修复原理与技术、农业环境友好型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开展研究。通过研究,阐明农业环境演变的规律、农业措施对污染农业环境影响的规律,明确污染农业环境修复的机理,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学科重点:
1.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产品;
2.土壤侵蚀机理与防治
研究内容:
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产品:重点研究农业环境退化的机理及其调控技术,污染农业环境的修复技术及产品,农业立体污染的控制与修复;农业环境的调控技术与产品,遏制、阻断、治理、修复环境的技术、制剂、材料、设备等。
土壤侵蚀机理与防治:重点研究土壤水蚀、风蚀的主要成因及其发生机制;农业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核同位素示踪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土壤侵蚀的综合防治技术与对策。
环境工程研究室
农业环境工程
围绕农业环境控制的工程学理论与方法,重点从农业环境控制机理、环境安全生产技术、可控环境农业系统模拟、现代设施环境控制机理及关键设备、集约化养殖场环境控制工程、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领域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揭示农业环境要素与农业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探明环境控制机理,完善动植物环境工程学理论与方法,提出保障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工程措施和环境安全生产技术。
学科重点:
1.畜禽养殖环境工程;
2.植物环境工程。
研究内容:
畜禽养殖环境工程:重点研究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牧业“清洁生产”工艺、设施技术研究;畜禽废弃物无害化与化利用技术;环境对养殖业影响的预测预报技术;畜禽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
植物环境工程:重点开展植物可控环境系统模拟与控制研究;植物苗微繁殖及其工厂化环境控制工程研究;设施环境友好高效利用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
农业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2005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正式成立。秉承“流动、开放、竞争、联合”的运行机制,紧密围绕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开展实验检测与研究工作,并依照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准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成为“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畜禽环境设施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农业综合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立体污染与产地环境质量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控制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中日农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等部、院级实验室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
分析测试中心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办公实验楼4层,拥有实验室、办公室共约600平方米。拥有同位素质谱仪、元素分析仪、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微波消解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及超低温冰箱等大批先进仪器设备,设备总价值超过2700万人民币。截止到2011年,分析测试中心有人员15人,全部拥有大学专科上学历。其中博士2人、硕士3人,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分析测试中心主要开展农业环境与农产品中有机物质、无机物质的成分分析、微分析、结构解析和物质演变动态跟踪研究,检测、溯源和判定分析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成分、结构和形态,农产品原产地安全生产环境测试,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农业投入品引入与流失及形态分布等,为探索农业环境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产地环境安全监控和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为农业环境政策提供决策依据,面向市场开展第三方中介服务。
主要测试物:农田土壤、农业用水、农产品
主要分析内容:重金属元素;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残留;无机物、有机物成份的组成。
大学如何研究气候变化
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角度来看,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详情如下:
1、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不仅涉及到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政治、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保障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2、粮食问题与社会公平和贫困问题密切相关:粮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与社会公平和贫困问题密切相关。在一些贫困地区,人们仍然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基本生活,还会导致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的加剧。
3、解决粮食问题需要从社会公平和贫困问题的角度进行考虑。粮食问题与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4、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土壤质量和水质等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粮食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解决粮食问题需要从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考虑。粮食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
5、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保护土壤和水、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同时,还需要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粮食的重要性
1、粮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粮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营养需求,还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每个人都需要摄入适量的粮食,以维持身体健康和正常运转。粮食是人体获取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健康和从事生产活动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3、粮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4、粮食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农药等,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实现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升温,最近发生了游行、罢工、学生罢课和其他示威活动。高中生和大学生一直站在这一新兴运动的前沿,要求取行动应对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据2018年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在18岁至34岁的美国人中,70%的人对气候和全球变暖“非常或相当担忧”。
类似地,《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和凯泽家庭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在2018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大约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参与了气候变化话题的政治活动,并在过去三年中取了一些行动。这些活跃的青少年报告“参加抗议或学校罢工,或联系官员”来参与这个问题。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环境设计项目主任、负责学生成功项目的副教务长保罗·奇诺斯基(Paul Chinowsky)教授说:“学生们关切得很。我认为他们最大的挫折是变化没有来得更快。他们想知道怎样才能更快地实现这些改变。”
对于那些希望将投入到工作中的学生来说,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专家指出,气候变化的问题是广泛的,将会涉及许多专业领域和行业。
“气候变化影响每个人,这是每个人的责任,”普渡大学-西拉斐特分校农业和生物工程系临时主任内特·莫斯尔教授说。“我们试图向我们的学生灌输这样的观念: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将是造成气候变化影响的一份子。”
STEM领域工作和气候变化
要理解气候变化的细微差别,需要科学知识打基础。这使得STEM领域的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天然途径。
专家说,在STEM学科中,一些课程自然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打开了大门。
“当然,环境研究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或者地质学,或者地球科学。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地球与环境科学专业硕士项目主任伊维特·波尔多(Yvette Bordeaux)说,这些是我通常会推荐的研究气候变化的领域。
同样,农业工程是Mosier认为与气候变化问题直接相关的一个领域。随着气候模式的变化所导致的农作物减产,这一点尤其明显,这可能会威胁到全球的粮食供应。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的方式有很多,”Mosier说。“降雨模式随着气候变化而变化;这影响了农作物和粮食生产。随着温度的变化,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也随之改变。关于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在哪里、如何以及生产多少粮食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理解并能够解决。”
进入农业工程等领域的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如开发生物燃料或肉类替代品,或监督公司努力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你可能有一个像食品加工工程师的头衔,”Mosier说。“这听起来可能不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但如果你的任务是确保一家薯片工厂零废物产出,那就会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土木、建筑和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减轻气候变化损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谈到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设计城市环境涉及到交通系统,它会影响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影响空气质量。同样,建筑物的设计包括适当的土地用途、能源需求和规例等事项。
“这些学科实际上是关于设计我们周围的建筑环境,”Chinowsky说。城镇规划,公园设计。所有你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的事情。所有围绕你设计和建造的东西,以及它们如何与环境互动。”
虽然这些领域的学生可能不会成为气候科学家,但奇诺斯基表示,他们可以发挥影响,担任城市规划者或可持续发展协调员,帮助地方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波尔多表示,企业界也存在类似的角色,例如在商业和金融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毕业生可以帮助企业为供应链中气候变化的影响做准备并减轻影响。
大学生也可能有机会研究气候问题,因为大学启动了减少碳足迹的行动或参与研究项目。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就是一个例子,它的存在旨在学校领导与地方和州官员一起解决地球变暖的问题。
文科和气候变化
致力于改善全球气候变化的机会并不局限于STEM领域。文科学习也有一定的作用。
Chinowsky说:“社会学、英语、政治学,所有这些现在都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很多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公众如何合作,如何团结起来,如何真正让人们的意见集中在其中一些问题上,其中很多是社会学领域的问题。”
Chinowsky鼓励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科学课程,以培养基本的读写能力,从而能够就气候变化进行交流。他补充说,学生们应该关注所研习领域的思想领袖,研究他们的专业背景,以及他们如何发展了沟通气候变化的技能。
感兴趣的学生还应该问问自己,他们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己是想在实验室、野外还是在键盘前工作?
Mosier把科学描述为一种工具,用来理解气候变化的发生和原因。他说,掌握有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对雇主产生吸引力。
“雇主想要寻找的学生,不仅要了解气候变化是一个问题,而且要了解气候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如何应用技术来减轻正在发生的变化,并防止进一步的变化发生,”Mosier说。
应对气候变化的非学位途径
除了学士学位之外,还提供了解气候变化的学术机会。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最近推出了一个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四级证书项目。
该证书由海洋学、大气科学、气候变化和传播科学等课程组成。每节课持续8周,学生有可能在一年之内完成证书。
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自由与专业研究学院副院长助理兼教务主任Kristine Rabberman解释说,尽管该校欢迎各个年龄和专业水平的学生,但颁发证书是为了发展继续教育的目的。
学生们给出了各种各样参加证书课程的理由。
拉伯曼说:“他们想要找到发展和成长的方法,他们可能会有新的工作机会,这可能需要他们开发更多的信息。我们也知道,有很多学生希望以不同的方式为他们的社区做出贡献。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学生想要通过学习更多关于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的知识,为她的社区做出真正积极的、积极的贡献。”
不管研究气候科学的原因是什么,学者们表示,这样做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认为,当我们关注气候变化时,”波尔多说,“它是一个主题,它不应该仅仅是为在该领域工作和从事原创研究的专业科学家的兴趣保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