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文章内容

气象知识大全_气象知识大全

tamoadmin 2024-09-07
1.关于天气的小知识有哪些?2.更多气象知识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气

1.关于天气的小知识有哪些?

2.更多气象知识

气象知识大全_气象知识大全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气象与气候知识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2)对流层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现象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②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逆温现象

A.对流层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出现逆温现象。

B.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无逆温→逆温生长→逆温层最厚→逆温减弱→逆温消失

C.逆温现象,风力小,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污染更加严重。

④雾形成条件:空气中水汽充足;水汽遇冷凝结成水滴;凝结核充足;逆温现象,风力小。

(3)平流层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

②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

③分布有臭氧层,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4)高层大气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此层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分布有氧原子,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2.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反射作用: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白天阴天气温低。

②吸收作用:吸收作用有选择性,水汽和CO2吸收红外线,O3、O吸收紫外线。

③散射作用:散射作用既有选择性有无选择性,可见光中的蓝光、紫光最易被散射,天空呈现为蓝色。空气质量较差时,可见光都易被散射,天空呈现灰白色。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

①一半以上的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②地面受热后,向外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低层大气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大气受热后,向外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夜晚阴天气温高。

④全天晴,日较差大,全天阴,日较差小。

⑤效率低和成本高:比常规能源在利用中效率低、成本高。

(3)大气热状况应用

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深秋露水、霜、雾多出现在晴天的夜晚。

(4)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角大,光照集中,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路径短,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反之的话,夏季昼长,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

②地形因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反之,相反。

③天气状况: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④下垫面:地面反射率等。

气象与气候知识点2

大气环流

1.热力环流

(1)最简单的一种大气环流。

①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垂直方向的大气运动,从而在同一高度面上产生气压差异,进而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

②天气状况:A受热,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B冷却,气流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

③热力环流的应用

A.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白天滨海地区易形成阴雨天气,夜晚海洋易形成阴雨、多雾天气。

B.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坡、山顶易形成阴雨天气,夜晚吹山风,山谷和盆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雾、阴雨天气,而且山谷和盆地内多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C.城市风:城市由于人口密集,生活、交通、工业等排放大量废热使城市形成热岛、雨岛、混浊岛。

2.大气的水平运动

(1)近地面风的画法

①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转30?~45?。

②风的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③三力的特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是形成丰的源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快,它还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降低风速,影响风向。

(2)高空风(一般1500米以上)的画法

①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转90?。

②风的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3.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①受低气压控制,气流上升,降水较多。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

②受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较少。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冰原气候。

③受西风带控制,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降水较多;风由海吹向陆地,降水较多。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控制,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降水较少;信风带——热带沙漠气候;极地东风带——苔原气候。

⑤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雨旱两季。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地中海气候。

4.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①1月份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大西洋——冰岛低压。

②7月份亚洲(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高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亚速尔高压。

(2)季风环流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①1月份

②7月份

气象与气候知识点3

气候

1.气温

(1)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

①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两点,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南)半球陆地均温最高出现在7(1)月,海洋8(2)月。北(南)半球陆地均温最低出现在1(7)月,海洋2(8)月。

③气温的日(年)较差变化:大陆大于同纬度的海洋;内陆大于同纬度的沿海;海拔低的地方大于海拔高的地方;纬度较高的地区大于纬度较低的地区;晴天大于阴天。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等温线北(南)半球较曲折(平直):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则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3)气温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

②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凸,7月向北凸。

③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④海拔(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与等高线几乎平行;海拔高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拔低的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⑤坡向(太阳辐射、焚风效应):相同海拔,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背风坡的气温高于迎风坡。

⑥阻挡作用:同纬度地区,有地形阻挡作用地区的冬季气温高于无地形阻挡地区。

⑦大气环流: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⑧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区)出现闭合等温线。

2.降水

(1)降水的形成条件:饱和水汽上升遇冷;充足的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足够掉落地面。

(2)常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和气旋雨等。

(3)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4)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受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受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风由较低纬吹向较高,降水多;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②海陆位置: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

③洋流:暖流增湿,降水较多;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④地形:迎风坡,降水多(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背风坡,降水少(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出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地势高,对流减弱,降水少。

⑤水文: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⑥植被:植被覆盖率高,降水多,反之少。

⑦人类活动:城市气温高多上升气流,形成雨岛效应;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兴修水库,降水增多;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3.气候的影响因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①热带:最冷月均温在15 ℃以上。

②亚热带: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

③温带: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④亚寒带:最热月均温略高于10 ℃。

⑤寒带:最热月均温在10 ℃以下。

(2)大气环流

(3)海陆位置

(4)地形、地势: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形成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5)人类活动

4.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冷/热月确定南北半球

(2)根据气温确定气候带

(3)根据降水(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进入雨季)的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

5.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西亚等。

②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对流旺盛,降水量大于2000mm。

③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②成因: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

③特点:终年高温,干湿旱明显交替,5~10月是雨季,11~次年4月是干季,降水量在750~1000mm。

(3)热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大致在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只有亚洲存在这种气候。

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③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雨旱两季,6~9月是雨季,10~次年5月是旱季,降水量在大于1600mm。

(4)热带沙漠气候

①分布: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②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降水少,降水量小于125mm。

③特点:终年高温,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5)亚热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35°之间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量800~1600mm。

(6)地中海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部沿海,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②成因:处于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区。

③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量300~1000mm(靠近30°纬度地区降水较少,靠近40°纬度地区降水较多)。

(7)温带季风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北纬35°~55°之间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的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只有亚洲存在这种气候。

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400~800mm。

(8)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内部。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②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远。

③特点:冬寒冷夏炎热,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降水量小于400mm。

(9)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

②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③特点:终年温和多雨,日较差、年较差小,降水量750mm。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北纬60°~70°之间的大陆。如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

②成因: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③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降水较少。

(11)苔原气候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北极附近的沿海。如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

②成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③特点:全年严寒,降水少。

(12)冰原气候

①分布: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如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②成因: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③特点:酷寒、烈风、干燥。

(13)高原和高山气候

①分布:高大的山地、高原。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②成因: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③特点: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6.非地带性气候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几内亚湾沿岸。(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地势高,对流运动弱,降水少于雨林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塔尔(印度)荒漠,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夏季西南季风势力无法到达;历史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受山脉阻挡,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内大部分是海洋。

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2017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

★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

★ 高中地理气候有关知识点

★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知识点

★ 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气候分布知识点

★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

关于天气的小知识有哪些?

气象(qi xiang),汉语词语,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一、生活环境温度

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发源于地球21C等温线附近”,因为这个气候环境最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据研究,对于多数人来说,环境气温为17-22C时,人体感觉最舒适气温15-18C最宜从事轻体力劳动气温7-17C最宜从事重体力劳动;

气温10到18C时最宜从事脑力劳动居室温度20到25C时有利于休息:午睡的室温不宜低于28C;穿衣最舒适的皮肤温度为33C左右:人体最佳温度是37C;夏季游泳水温

25到30C为宜;晨练最佳气温为15-20C;饭菜的适宜温度为45-60C饮水的温度为50-60c:阳光浴的气温为15-30c:沙疗时10厘米沙层的温度宜为41-45C

二、疾病易发气候

肝炎发病适宜气候为0-20C:疾发病最适宜气候为16-20C以上:肠、冒传染病最易在气温15-19C的气候环境下高发:流脑流行的最佳气候环境为8-10C,最不宜流行的气候环境为22C以上气温大于35°C时心搏增加,呼吸困难,容易发生水肿、晕厥和汗腺失常等

过热症;气温超过37C时,最易出现肌肉痉挛、中暑或危急中暑、脱水甚至死亡:心脑疾病高发的气候环境为低于5C的暴冷和高于35的酷热。

三、物品存储温度

茶叶存放温度应低于10C:鲜肉存放温度为5C左右:冻肉解冻最佳温度为10-15c;鲜蛋存放温度为1-1c;西红柿存放温度为13-20C;香焦存放的最佳温度为12-13C;

菠萝存放温度为8-9C;柑橘存放温度为1-8C;黄瓜存放温度为1-1C;苹果存放温度为0-1C梨、桃、杏、葡萄、甜瓜、胡萝卜等存放温度为0-1C;大存放温度为2-2C

更多气象知识

1、冰雹概念

冰雹是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固体降水物,小如豆粒,大若鸡蛋、拳头,直径一般为5至50毫米,大的可达30厘米以上。虽然冰雹天气时间短、范围小,但突发性强,往往伴有雷电大风,较大的冰雹会使所经之处房屋倒塌、树木电杆这段、农作物被毁、危及人畜安全。

2、冰雹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分为两级,分别以橙色、红色两种颜色表示。

3、如何应对冰雹

(1)密切关注最新气象预报和冰雹预警信息;

(2)避免户外活动,户外人员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并迅速利用手中物品遮挡头部;

(3)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蓬的场所,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者设备;

(4)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5)驾驶人员注意减速慢行,找安全地方暂避;

(6)气象部门适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气象灾害科普知识——冰雹

气象

目录

解释

观测项目

气象学

相关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航空的影响

对军事的危害

对交通的影响

对工业的影响

与保险行业的关系

对工业的影响

与保险行业的关系

编辑本段解释

1.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

2.气象学。

3.情景;情况。

例如一片新气象。

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

编辑本段观测项目

气象的观测项目有:气温、湿度、地温、风向风速、降水、日照、气压、天气现象等。

编辑本段气象学

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层内各层大气运动的规律、对流层内发生的天气现象和地面上旱涝冷暖的分布等。

如云、雾、雨、雪、冰雹、雷电、台风、寒潮等都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

它的研究范围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厚约3000公里,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然层和外层。

1. 晕

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

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

其中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为22度的晕最为常见,称22度晕,偶尔也可看到角半径为46度的晕和其他形式的与晕相近的光弧。

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公里的地方,随着锋面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阴雨天气的先兆。

2. 华

天空中有一层透光薄云,云中的水滴大小均匀,若是由冰晶组成的云则要求冰晶尺寸均匀。

月光或阳光透射云层过程中,受到均匀云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结果会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紧贴月盘或日盘形成内紫外红的彩环,称为华。

因日光太亮,所以人们不易观察到日华,月华则比较常见。

紧贴月盘的华又称华盖,通常华盖的紫色不太显著故内环呈青蓝色,其外呈**为主,最外呈红色。

有时在华盖外隔一暗圈后还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彩色排序与华盖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环,称为副华。

3. 虹和霓

含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线,射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色光经历折射和反射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环。

当光弧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42度,光环的彩色排序是内紫外红时,称为虹。

在虹的外面,有时还出现较虹弱的彩色光环,光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为52度,彩色环的排序与虹相反即内红外紫,称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对太阳而立才能观察到。

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东方天空有云雨时,最易看到虹和霓。

4. 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阳未露出地平线前,阳光照射到高层大气,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从这时刻起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

日落后即太阳西沉到地平线以下后,仍有一段时间阳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气,因空气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

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

曙光时段称黎明,暮光时段称黄昏。

由于曙光开始与暮光终了的标准不同,通常分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

晴朗日子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角度大约为 7度时,民用曙光开始和暮光终了;大约12度时,航海曙光开始和暮光结束;当大约18度时,天文曙光开始和暮光终了。

曙暮光持续的时间在赤道最短,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编辑本段相关词

气象台:对大气进行观测、研究并预报天气的科学机构。

规模较小的还有气象站、气象哨等。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编辑本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在大自然中,无时无刻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因此农业生产与气象是息息相关的。

风、雨、雪、雹。

冷、热、光照等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集中表现在对江南早稻育秧期有影响的春季低温连阴雨,对晚稻抽穗杨花有影响的寒露风,北方冬麦区的小麦干热风,对水稻、高粱、玉米和大豆等有影响的东北夏季低温,对农作物收获有影响的华南及江淮秋雨和干旱、雨涝、霜冻、高温、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据统计,从1949年至1988年的40年里,我国的农作物因遭受水旱、风雹、霜冻等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受害面积达3300公顷,其中成灾的面积为1400公顷,每年因灾损失粮食达200亿公斤以上。

由此可见,认识和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规律,积极取防御措施趋利避害,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本段对航空的影响

众所周知,无论是飞机的起飞和着陆,还是在高空的飞行等都受着气象条件的制约。

由于气象原因造成航空事故的 是不少的。

据美国统计,从1959一19年间,发生在 起飞、着陆阶段的严重飞行事故中,与气象有关的占 59.9%。

根据国际航空组织统计1988年由于气象原因民航发生的飞行事故,共有21起,占事故总数的38.9%。

从美国对1962一1988年民用航空运输机由于气象原因造成的53 起飞行事故的分析中得知,因雷暴、大暴雨造成的事故有23次, 风切变11次,强颠簸10次,积冰7次,滑水和雷击各一次。

这些气象灾害造成的航空事故都是极为惨重的。

例如13年12月27日德尔塔航空公司的一架DL9一32飞 机在田纳西州的蒙尼西塔尔机场着陆时遇上大雨,由于光线经过挡风玻璃上的大水滴发生折射,造成驾驶人员对灯光判 断失误,使飞机撞灯柱失事。

15年6月27日,东方航空 公司的一架波音727飞机在纽约肯尼迪机场着陆时,遇低空风切变而坠毁,113人死亡。

这次空难震惊了美国航空界。

1982年1月13日,一架被称为最安全的客机波音 737,起飞时因机翼、机身严重积冰,导致机头飞起,机身撞桥,断成两截;坠人华盛顿的瞅马克河中。

12年2月27日,一架伊尔18飞机在我国沈阳东塔机场降落时,因低能见度,致使飞机在机场外坠毁,等等。

编辑本段对军事的危害

自古以来,军事与气象有着不解之缘。

气象对作战的影响,历来被兵家所重视。

从历史上著名的战例来看,对战争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台风、冷冻、高温、大 雾以及因气象引起的疫病等。

例如,暴雨洪涝害: 1815年6月18日,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中,在决战前夜,忽降大雨,田野、道路泥泞,兵马难行。

法国援军无法赶到,致使拿破仑大败,从此被流放至死。

严寒冷冻害:1941年希特 勒进攻苏联, l1月初遭遇寒潮袭击,12月4日莫斯科气温 降到零下30℃以下,汽油凝固,致使德军坦克开不动,大炮瞄准镜失效;士兵没有御寒准备,冻伤有11万人。

苏军 利用这一有利天时大举反攻,德寇兵力损失约110万人以 上,最后以失败告终。

大雾害: 1776年8月29日,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在纽约附近抵抗英军,遭到挫折,被围困, 正在危急之时,遇上晚间大雾。

华盛顿乘大雾逃走,死旱逃生。

此后在12月才扭转战局。

瘴气疫病害:抗日战争时期,日军10多万人从缅甸进攻云南,被怒江天险阻于滇西一隅,日军官兵患瘴气疫病,使半数日军不战而亡。

编辑本段对交通的影响

海、陆、空交通都受风、浓雾、能见度、暴雨、冰雪、雷暴、积水等气象条件的影响,海雾能使客船、商眠渔船和舰艇等有偏航、触礁、搁浅、相撞的危险。

据统计,日本1948年至1953年的6年中发生的910次海损事故中,由于浓雾及低气压的暴风天气而引起的占总数的60%;能见度差易使飞机产生偏航和迷航,降落时影响安全着陆;暴雨可引起洪水害,成昆铁路段1988年共发生水害32起,其中铁路中断19次,严重地威胁着铁路运输的安全;1989年2月下旬,南京市因降大到暴雪,停发长、短途公共汽车24多个班次, 6000多名旅客滞留车站,飞机场关闭5天。

另外,高温、雨、雪等天气往往使交通事故增多。

总之,气象对交通影向是多方面的,为了保障安全,除进一步完善航空和海洋气象学外,还需要开展多方面的专业气象技术研究。

编辑本段对工业的影响

气象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

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

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如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洪水、 输电线路中断或厂房、设备损坏,仓库被淹以及工人伤亡、不能上班等;由干旱引起供水不足; 雷电等引起火灾;低温造成的水管和输油管冻裂及其他冻害;高温低湿容易诱发火灾和爆炸;高温高湿易造成原材料等的腐蚀、霉烂,以及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等,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业生产。

有人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高温时节的工伤事故多于其他时节;当棉纺厂车间内温度、湿度突然下降时,棉纱断头增多。

据河北省沧州地区气 象局的调查研究,海盐的生产,不仅受到降水天气的影响。

而 且也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冷空气侵袭时,日降温大于8℃,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时,可产生芒硝,减少产盐 量;当最高气温大于33℃,相对湿度在30%以下,风速在8米/秒以上时,由于蒸发量增大,迅速改变卤水比重,容易产生氯化镁,影响盐的产量。

总之,气象影响着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编辑本段与保险行业的关系

气象与保险行业的关系是通过气象部门及时向保险部门和投保户提供气象信息,保险部门督促投保户对不利天气切实取防御措施,使其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减少赔偿而体现的。

例如,辽宁省北票市气象局通过气象警报系统,将天气预报及时地送到保险公司和许多投保单位,双管齐下地督促投保单位对气象灾害进行主动防范,使年至1986年的赔偿保险费支出逐年减少,由年的赔偿支出140万元减为1986年的20万元。

又如,湖北红安县保险公司1986年没有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没有督促投保单位 、预防气象灾害,结果一次8级大风给投保单位造成了很大损失,赔偿了6万多元。

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后, 1987年4 月25 日出现的一次9级大风,由于他们及时通告有关投保 单位注意防范,结果投保单位造成的损失只有几百元。

实践证明,气象与保险工作相结合是减轻自然灾害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