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文章内容

广西气象微博_广西气象

tamoadmin 2024-08-24
1.西安和广西天气有什么不同2.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办法南宁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湿润多雨,年均气温20.3 --22.4,年平均

1.西安和广西天气有什么不同

2.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办法

广西气象微博_广西气象

南宁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湿润多雨,年均气温20.3 --22.4,年平均降雨量815--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75--1579小时。

境内山岳绕,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复杂多样,以山丘为主体山地占总面积512.7%,丘陵占10.1%,平地占28.1%。境内山脉和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大致呈西北及西南略高,向东倾斜,中部被左江、右江和郁江及支流切割,形成错综合颁的丘陵平原。东北部的大明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1760米。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东部的镇龙山,西部的西大明山和泗城岭,南部的大青山和公母山等10余座。

南宁地区地质构造古老,多以泥盆纪,二迭纪和三迭纪为地质基层,崦性以石灰岩占优势,页岩、砂岩次之,第四纪红土层为地表盖层。 境内河流属西江水系。以郁江、左江、右江为主干流从西南、西 北及东面切割,流经中部,形成大大小小的河网。

全地区集雨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13条,河流面积为92400平方公里,其中左江干流全长539公里,流域面积3159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74亿立方米;右江干流全长707公里,流域面积3861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45亿立方米。

南宁市地形是以邕江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形态。

这个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围绕,北为高峰岭低山,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西大明山东部山地)。形成了西起凤凰山,东至青秀山的长形河谷盆地。盆地中央成为各河流集中地点,右江从西北来,左江从西南来,良凤江从南来,心圩江从北来,组成向系。盆地的中部,即左、右江汇口处,南北两边丘陵靠近河岸,形成一天然的界线,把长形河谷、盆地分割成两个小盆地,一是以南宁市区为中心的邕江河谷盆地;二是以坛洛镇为中心的侵蚀――溶蚀盆地。

南宁市地貌分平地、低山、石山、丘陵、台地5种类型。

平地是南宁市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面积为1037.3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57.78%,分布于左、右江下游汇合处和邕江两岸。

低山总面积82.6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4.6%,分布于市区西部边缘的凤凰山,为一穹窿山地,一般海拔300米―600米,坡度25度―40度;位于市北部的高峰岭,为一列褶皱低山,呈东北东――西南西走向,一般海拔250米―450米,坡度20度―40度。

石山面积4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61%,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边缘和坛洛镇一带,分峰林石山和孤峰石山两大类,峰林石山海拔300米―400米,谷地海拔120米―160米;

孤峰石山一般海拔200米―250米,平地海拔80米―100米。丘陵总面积279.8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5.59%。

台地多为第三系的侵蚀面,微切割,起伏和缓,海拔在120米以下,是低平的古剥蚀面,一般呈缓坡起伏而顶面齐平的地貌。

西安和广西天气有什么不同

广西大学。在广西有气象专业的大学都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其中就包括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南宁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东连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办法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 2℃~ 0. 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 3℃~ 26. 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 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月、9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时数1646. 1~ 2114. 9小时,年主导风向各地有差异,西安市区为东北风,周至、户县为西风,高陵、临潼为东东北风,长安为东南风,蓝田为西北风。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冰雹、大风、干热风、高温、雷电、沙尘、大雾、霾、寒潮、低温冻害。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北以贺州——东兰一线为界,此界以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降水

广西是中国降水量最丰富地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均在1070毫米以上,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其地域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点。

由于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不均,干湿季分明。4-9月为雨季,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

热量

广西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各地年平均气温16.0-23.0℃,等温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北向南递增,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各地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累年最低气温为-8.4—2.9℃。

积温

日平均气温≥10℃积温(下称≥10℃积温)表示喜温作物生长期可利用的热量。广西各地≥10℃积温5000-8000℃,是全国最高积温省区之一。丰富的热量,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熟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根据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以及本自治区管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预防、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应急指挥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气象灾害预防和应急设施,并将气象灾害防御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四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指导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减灾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制度和措施,明确有关部门在防御气象灾害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应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墙报、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避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新闻单位、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开展气象灾害防范和避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的宣传教育。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第二章 预 防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分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危险性分析、易损性分析、直接和间接损失分析、防御措施等主要内容。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防御需要,按照国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规定,对气象灾害高危区域涉及公共安全的项目或者场所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划定气象灾害风险等级,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及其实施办法。

编制城乡规划,区域、流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与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相衔接。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各级人民应当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本地人民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工作。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海塘、堤防、避风港、防护林、避风锚地、防洪排涝设施、避灾安置场所等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雷电多发易发区的村屯、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建设雷电防护装置。第十三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农业、林业等部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与防范联动机制,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和灾情调查规范,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划定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第十四条 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资料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档案。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配备人工影响天气必需的人员和设备、设施,完善指挥和作业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根据高温、干旱、冰雹、森林火险、环境污染等情况,组织气象主管机构适时开展增雨、消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第十六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本地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情况,加强对气象灾害易发区域的机场、道路、航道、电力、通信、病险水库、危旧房屋、易倒物、应急物资储备等设施和场所的巡查、维护和除险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