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预警

文章内容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_气象信息服务范围说明

tamoadmin 2024-06-17
1.天气预报是什么2.气象站的校园3.经度、纬度的范围是多少?4.什么是天气预报5.我国研制发射的卫星颗数6.湖州放烟花爆竹范围在天气系统图和雨量分布图的左边。

1.天气预报是什么

2.气象站的校园

3.经度、纬度的范围是多少?

4.什么是天气预报

5.我国研制发射的卫星颗数

6.湖州放烟花爆竹范围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_气象信息服务范围说明

在天气系统图和雨量分布图的左边。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天气系统图和雨量分布图,左侧常展示城市的卫星云图,来说明的天气情况,天气系统变化过程,发展趋势以及未来24小时、48小时大范围天气要素分布状况,同时还预报各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为广大观众提供了确切的气象信息。央视2网的天气频道,提供全国各大城市天气预报,实时天气状况,近24小时气温走势,未来七天天气预报,以及当日历史气温查询等气象服务功能。

天气预报是什么

一、分类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为科学界定科技服务业的统计范围,建立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制定本分类。二、分类范围

本分类将科技服务业范围确定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综合科技服务等七大类。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务院有关文件为指导。本分类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确定科技服务业的基本范围。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本分类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科技服务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四、结构编码

本分类将科技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科技服务业的7个大类,用2位数字编码表示;第二层为科技服务业的24个中类,用3位数字编码表示;第三层为科技服务业的69个小类,用4位数字编码表示,该层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

代码结构:

五、有关说明

(一)本分类建立了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对应关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仅部分活动属于科技服务业的,行业代码用“*”做标记。

(二)本分类在说明栏中,对《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点任务,以及带“*”行业类别的内容作了解释。

(三)本分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具体范围和说明,参见《201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六、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表

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表

代 码名 称说 明行业分类代码大类中类小类11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科技创新平台、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科研中试基地、技术创新联盟等开展的服务活动包含在此大类  111  自然科学、工程、农业和医学研究    1111 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7310  1112 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 7320  1113 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农学、林学、畜牧、兽医、水产学等农业科学领域中开展的科学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包含在此小类7330  1114 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药学、中医学与中药学等医学领域中开展的科学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包含在此小类7340 112  社会人文科学研究    1120 社会人文科学研究 735012  专业化技术服务   121  专业化技术公共服务    1211 气象服务 7410  1212 地震服务 7420  1213 海洋服务 7430  1214测绘服务 7440  1215 环境与生态监测 746  1216 地质勘查 747  1217 规划设计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规划设计服务7483 * 122 检验、检测、标准、认证和计量服务    1220质检技术服务 检验、检测、标准、认证、计量等服务包含在此小类7450 123  工程技术服务    1231 工程管理服务 7481  1232 工程勘察设计 7482 124  专业化设计服务    1240 专业化设计服务 749113  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   131  科技推广与创业孵化服务    1311 技术推广服务 751  1312 科技中介服务为科技活动提供的创业孵化服务、科技评估鉴定服务等包含在此小类7520 132  知识产权服务    1320 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服务活动包含在此小类7250 133  科技法律及相关服务    1331 科技法律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法律代理、法律援助等服务7221 *  1332 科技公证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契约、文件证明等公证服务7222 *  1333 其他科技法律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调解、仲裁等其他法律服务7229 *14  科技信息服务   141  信息传输科技服务    1411 固定电信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固定电信服务6311 *  1412 移动电信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移动电信服务6312 *  1413 其他电信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通信数据传送、通信设施管理、集群通信等其他电信服务6319 *  1414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有线广播电视网和信号传输服务6321 *  1415 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无线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服务6322 *  1416 卫星传输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人造卫星电信传输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6330 * 142  互联网技术服务    1421 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 6410  1422 互联网信息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互联网在线信息、电子邮箱、数据检索等服务6420 *  1423 其他互联网服务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互联网远程服务等其他互联网服务包含在此小类6490 14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1431 软件开发 6510  1432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6520  1433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6530  1434 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分析、计算、存储等加工处理服务,以及为科技活动提供的数据库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大数据服务、移动互联网地图服务、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等包含在此小类6540  1435 集成电路设计 6550  1436 其他未列明信息技术服务业 659915  科技金融服务   151  货币金融科技服务    1511 货币银行科技服务仅包括各类银行为科技活动提供的存款、贷款和信用卡等货币金融服务6620 *  1512 金融租赁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金融租赁服务6631 *  1513 财务公司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财务公司融资服务6632 *  1514 其他非货币银行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合作基金会、消费信贷、国际贸易融资、众筹融资、P2P信贷等服务6639 * 152  资本投资科技服务    1520 资本投资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证券投资机构自营投资、直接投资以及风险投资等服务,以及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和增值服务6740 * 153  保险科技服务    1531 财产保险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企业财产保险、各种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6820 *  1532 其他保险科技服务仅包括其他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保险服务689 * 154  其他科技金融服务    1541 金融信托与管理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金融信托与管理服务6910 *  1542 控股公司科技服务仅包括与科技活动相关的控股公司服务6920 *  1543 非金融机构支付科技服务仅包括非金融机构为科技活动提供的网络支付,第三方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等服务6930 *  1544 其他未列明科技金融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外汇交易、黄金交易等金融服务6990 *16  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   161  科普服务    1611 图书馆科普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和科普宣传等提供的图书管理、文献检索等服务8731 *  1612 档案馆科普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和科普宣传等提供的档案管理服务8732 *  1613 博物馆科普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和科普宣传等提供的收藏、研究、展示以及文献查询检索等服务8750 *  1614 其他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7590 162  科技出版服务    1620 科技出版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和科普宣传等提供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服务8521 *8522 *8523 *8524 *8525 *8529 * 163  科技教育服务    1630 普通高校科技教育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824 *17  综合科技服务   171  科技管理服务    1711科学技术政府管理服务仅包括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为科技活动提供的综合事务管理服务9121 *  1712 科学技术社会组织服务仅包括专业性团体、行业性团体等开展的科学研究试验发展活动,以及为科技活动提供的有关服务9421 *9422 *  1713 科技企业管理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企业管理服务721 * 172  科技咨询与调查服务    1721 会计、审计及税务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会计、审计、税务等服务7231 *  1722 市场调查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市场调查服务7232 *  1723 专业咨询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专业技术咨询服务7239 * 173 信用担保科技服务    1731 信用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等服务7295 *  1732 担保科技服务仅包括专业担保机构为科技活动提供的担保服务7296 * 174  职业中介科技服务    1740 职业中介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职位寻找、选择、介绍、能力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职业中介服务7262 * 175  其他综合科技服务    1751 租赁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专业设备租赁、公共实验室租赁等服务7119 *  1752 广告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广告制作、发布、代理等服务7240 *  1753 会议及展览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商品流通、促销、展示、经贸洽淡等会展服务7292 *  1754 包装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专业包装、实验材料包装处理等服务7293 *  1755 办公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翻译、商务文印、电脑制版印刷等办公服务7294 *  1756 其他未列明综合科技服务仅包括为科技活动提供的机构商务代理服务、公司礼仪服务、大型活动组织服务等7299 *

注:符号“*”表示该行业类别仅有部分内容属于科技服务业分类。

气象站的校园

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有利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气预报的时限分: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1—6小时之内则为短时预报(临近预报)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资料来制作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统计预报,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作天气预报。以上各种有时互相配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经度、纬度的范围是多少?

天气变化与人类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影响巨大,人类对大气科学的研究、掌握和使用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青少年的气象知识传播,气象科学教育也摆到了相应重要的位置。小学《科学》开辟了一个单元课程量,安排了8个课时,突现了“各种各样的天气”、“观测天气”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三大主题,引领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启发学生使用工具测量气温、风向、风力,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关系;高中《地理》用一个单元的篇幅,介绍大气运动和水的相变产生的风、霜、雨、雪等天气现象,使学生掌握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初中语文课本中《看云识天气》一文,用艺术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三族十属二十九类云的形状、特征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为了优化校园科技教育环境,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意识,活跃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地理实际观测能力,同时也为了满足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我公司研制开发了专业的校园气象观测站。  在校园里建立气象站不仅使同学们掌握了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自然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了解更多的气象科学知识。

校园气象站由各种传感器和自动气象站监测仪组成,传感器种类可由用户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配,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扩展接口选择联接个人计算机、打印机、控制器等设备,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大大增强。 1、产品分为标准站或专业站两种,便于进行长期的气象数据观测。  2、测量精度高。  3、数据采集密度可根据观测需要进行设置。  4、通讯方式灵活,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数据通讯技术,广泛采用无线校园通技术进行气象数据传输,该种通讯技术可保证在校园中气象数据300米有效传输,数据传输可靠,配置方便。  5、节能设计,充电电池供电(一次充电使用时间大于24小时),也可配太阳能电池板,保证在无电地区长期使用。  6、可对大气温度,环境湿度,露点温度,大气压力,平均风速风向,瞬时风速风向,紫外照射,降水量,土壤温度等多种常规气象要素等进行采集,存储,显示处理。 同时具有酷热指数、风寒指数、紫外线指数,风力等级监测。  7、大容量数据存储器,连续存储整点数据8000条以上。  8、大屏幕图形液晶显示屏,一屏显示所有气象要素数据及图形,便于现场直接观测,减少了通过电脑监测数据给您带来的不便。  9、可以将气象监测数据同步上传到学校网站上,方便学生、老师及校园周围居民进行查看,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酷热指数:  酷热指数为人体在高温及潮湿的环境下感觉到的真正温度。当人体处于温度高的环境下,身体会自动进行调节,可使人体达到比较舒适的温度,其中人体散热的一个机制是出汗,在汗液蒸发过程当中会消耗热能,因此出汗的目的就是促进蒸发,然后消耗我们身体的热能。使我们感到凉快。  当温度高而湿度低时,人体排出的汗液很快就会被蒸发掉;相反的,在温度高而湿度亦高的情况下,人的汗液的蒸发速度回减慢许多,当温度由于湿度保持上升或人体长期处于汗液无法蒸发的情况下,则会有抽筋、热衰竭甚至中暑的情况发生。  这个指数只可作为参考,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对热的适应程度不同。 酷热指数 人体变化的情况 32.6℃~40.4℃ 加倍小心—有可能出现抽筋及热衰竭 40.7℃~54.2℃ 危险—可能出现人衰竭 56.5℃~78.2℃ 非常危险—随时出现中暑酷热指数  风寒指数:  天气寒冷及风大的时候,人体产生之热量会被风迅速带走,人体因此会感觉温度比实际温度偏低。这种感觉的温度即为风寒指数。风寒指数会受温度及风速的影响,风寒指数偏低的情况下,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户外,以免因身体热量过分流失而造成危险。

紫外线指数:  紫外线指数是衡量在地球表面太阳紫外线影响人类皮肤的程度。 URTI 紫外线指数 0~2 微量级 3~4 低量级 5~6 中量级 7~9 过量级 10~15 危险级风速等级表 风向符号与度数对照表 方位 符号 中心角度/° 角度范围/° 北 N 0 348.76~11.25 北东北 NNE 22.5 11.26~33.75 东北 NE 45 33.76~56.25 东东北 ENE 67.5 56.26~78.75 东 E 90 78.76~101.25 东东南 ESE 112.5 101.26~123.75 东南 SE 135 123.76~146.25 南东南 SSE 157.5 146.26~168.75 南 S 180 168.76~191.25 南西南 SSW 202.5 191.26~213.75 西南 SW 225 213.76~236.25 西西南 WSW 247.5 236.26~258.75 西 W 270 258.76~281.25 西西北 WNW 292.5 281.26~303.75 西北 NW 315 303.76~326.25 北西北 NNW 337.5 326.26~348.75 静风 C 风速小于或等于0.2m/校园气象站配置 序号 产品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1 环境温湿度传感器1 台 2 数字风向传感器1 台 3 数字风速传感器1 台 4 降雨量传感器1 台 5 大气压力传感器1 台 6 土壤温度传感器3 台 7 紫外辐射传感器1 台 8 气象站监测主机1 台 9 气象站观测支架(3米三角支架)1 套 10 无线校园通(300米通讯)1 套 11 气象站监测软件1 套 12 防辐射通风罩1 套 13 气象主机防护箱1 套 14 数据传输线缆1 套 说明:校园标准观测站是学校的基本装备之一,它具备了对校园气象环境的常规观测,可随时发布气象信息,充分满足学生对自然环境了解的需要。

校园气象站配置方案(二) 序号 产品名称数量 单位 1 环境温湿度传感器1 台 2 数字风向传感器1 台 3 数字风速传感器1 台 4 降雨量传感器1 台 5 大气压力传感器1 台 6 土壤温度传感器3 台 7 土壤水分传感器1 台 8 紫外辐射传感器1 台 9 二氧化碳传感器1 台 10 日照时数传感器1 台 11 蒸发传感器1 台 12 气象站监测主机1 台 13 气象站观测支架(3米固定支架)1 套 14 无线校园通(300米通讯)1 套 15 气象站监测软件1 套 16 防辐射通风罩1 套 17 气象主机防护箱1 套 18 气象信息显示屏幕(室外型)1 套 19 太阳能供电装置1 套 20 百叶箱1 套 21 干湿球温度计1 套 22 雨量计1 套 23 蒸发器1 套 24 中心监测站电脑+打印机1 套 25 数据传输线缆1 套 说明:校园专业观测站是学校的基本装备之一,它具有对校园小气候的全方位观测,可随时通过气象信息显示屏发布气象信息,也可通过校园网站进行查询,方便师生对天气变化的随时掌握。在进行自动监测气象信息的同时,校园专业气象站还配备有人工观测使用的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计、雨量计、蒸发器,人工与自动仪器配合使用方便了校园气象小组开展气象观测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气象科学素质。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什么是天气预报

经度范围是0-180°,纬度范围是0-90°。

从0°经线算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我们通常说的纬度指的是大地纬度。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把纬度分为低、 中、高纬度。0°~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扩展资料

经度的每一度被分为60角分,每一分被分为60秒。一个经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这样的:东经23° 27′ 30"或西经23° 27′ 30"。

同一经线上,纬度的每个度大约相当于111km,但经度的每个度的距离从0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离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等于111km乘纬度的余弦。

百度百科——经度

百度百科——纬度

我国研制发射的卫星颗数

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天气预报的时限分: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1—6小时之内则为短临预报(临近预报)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统计预报,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作天气预报。以上各种有时互相配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湖州放烟花爆竹范围

我国一共发射了53颗。

自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卫星研制水平和制造技术不断提高,成功开发研制出了多种卫星,形成了不同的应用卫星系列,使一颗颗中国卫星在太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了50多颗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9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通信广播卫星9颗,气象卫星2颗,资源遥感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2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国外卫星10颗。这些卫星的成功升空,不仅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水平,使我国跨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都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实验卫星

在我国发射的9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中,前8颗是从酒泉发射中心发射的,最后一颗是从西昌发射中心发射的。9颗卫星中,“东方红一号”和“实践一号”两颗卫星是用“长征一号”火箭运载升空的。“技术实验卫星一号”、“技术实验卫星二号”和“技术实验卫星三号”这3颗卫星是由“风暴一号”运载火箭送上太空的。接着,“风暴一号”还将另外三颗实验卫星,即“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采用一箭三星的办法,一举发射成功。第9颗卫星为“实践四号”,它是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上太空的一颗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这9颗卫星不但在太空运行正常,而且为我国卫星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空间物理探测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1965年下半年起,经过4年多的研制,于1970年初完成了卫星的总装测试和各种空间环境试验。为了让全世界人们能用肉眼直接看到卫星在太空的邀游英姿和听到它发出的宏亮声音,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入轨后,末级火箭将跟着卫星在空间上运行,还特意在本级火箭上加上“观测裙”,以提高火箭的亮度;同时,在卫星的壳体内装有《东方红》乐曲发生器和转播系统。为了发射这颗卫星,还专门研制了“长征一号”三级运载火箭,卫星发射场也是在原导弹发射试验场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还在全国各地新建了不少地面观测台站。所有这一切,虽然事先都作过论证和进行过必要的试验,但最后是否成功,还有待4月24日的飞行试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全面考核和验证了卫星、火箭、发射场和测控网各大系统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卫星入轨后,卫星上各个系统都工作正常,实现了“看得见,听得到,抓得着”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实验卫星首次取得的重大成就。

1994年2月9日,我国的第9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实践四号”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在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的研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实践四号”空间探测卫星的主要探测目的是测量近地空间的带电粒子环境,研究它们对航天器的影响。根据太空带电粒子的分布场情况,卫星选择了一条近地点高200公里,远地点高36000公里、倾角28度的较理想的运行轨道。在近地点,卫星处于辐射带边线以下,随着卫星向高轨道方向运行,卫星将进入辐射带并穿越辐射最强的区域,最后到达辐射带外边缘以外地区。这样,卫星大约每天有两次机会能测到辐射带沿高度分布的一个完整剖面。为了达到预定的探测目的,卫星上共配备了高能电子探测器、高能质子和重离子探测器、等离子体探测器、电位监视器和单粒子事件探测器等5项计6台探测仪器。由于配备的仪器考虑比较周到,可使探测的带电粒子成份比较完整,除电子、质子外,还有重离子;探测的能量也比较宽,几乎覆盖了对航天器有影响的所有能量范围;在探测空间环境带电粒子参数的同时,还能监视环境对卫星的效应。

“实践四号”的发射成功,不仅为太空带电粒子和航天器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可相互印证的第一手数据。而且使我们对充满于太空中的带电粒子所组成的“辐射带”、“电离层”、“等离子层”和“太阳风”等以及它们对航天器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为最终达到减轻和消除它们对航天器的损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返回式遥感卫星

我国已发射的17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都是从酒泉基地发射升空的近地轨道卫星。70年代的3颗卫星是用“长征二号”火箭运载升空的;80年代的8颗和90年代的第12,14颗是用“长征二号丙”火箭送上太空的;90年代的第13,16,17等3颗卫星则是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依次发射成功的。这16颗卫星均成功地返回降落在四川预定的落区。其中,1992年、1994年和1996年11月4日返回大地的这3颗卫星属于我国第二代返回式卫星,卫星上所载的新型遥感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分辨率达到几米,遥感图像清晰,标记齐全,信息量为第一代返回式卫星的13倍。唯一比较遗憾的是,1993年10月8日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的第15颗卫星未按预定计划返回祖国怀抱,它在茫茫太空不知所措地游荡了三年半后,于1996年3月12日坠落于大西洋南部海域。

由于我国发展应用卫星,首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世界航天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为战略方针服务,研制返回式卫星,掌握回收技术,成为我国优先要予以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早在60年代,党中央就原则批准把返回式侦察卫星作为发展重点。在研制第一颗卫星的同时,就把侦察卫星所需的光学照相机、红外照相机、特种胶卷、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列入了预先研究计划。70年代初,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照相侦察卫星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后,中央领导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年代,对这颗卫星的研制给予了特别关注。1975年11月15日,这颗返回式卫星及“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技术阵地测试工作,随即转运发射阵地。11月26日按时发射,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轨道近地点高度173公里,远地点高度483公里,轨道倾角63度,不仅入轨精度符合设计要求,而且卫星在太空运行47圈后,又按遥控站发出的返回调姿遥控指令,安全返回。使我国初次尝试了卫星发射升空后又顺利返回地面的喜悦。1976年12月,在粉碎“四人帮”的大喜日子里,我国又一颗经过改进设计的返回式卫星圆满完成发射、侦察和回收任务。1978年1月,我国再一次进行了一次返回式卫星的发射,3天之后,返回。

1982年9月9日,我国新研制的实用型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从此,返回式卫星进入了更加实用化的阶段。在整个80年代,一共发射了8颗卫星,每次都获得成功,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真正掌握返回式卫星研制和发射技术的国家之一。不仅创造了100%发射成功的历史记录;而且返回式卫星的质量、水平也逐年增高。随着航天市场商业化的进程加快,从1987年的8月起,我国返回式卫星作为微动试验平台开始步入国际市场,先后承担了法国、德国和瑞典等国家的搭载试验,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1994年7月3日我国发射的第16颗返回式卫星成效巨大,我国专家在卫星上试验了一种“全姿态捕获新技术”,获得了使卫星在任何姿态下都能恢复正常运行的圆满效果。更令人难忘的是,1996年10月20日下午3时20分,我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沉寂了两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托起第17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地送上太空。卫星按预定轨道在绕地球飞行239圈,旅行15天后。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准确地于四川省的蜀中地区“下凡”。这颗卫星不仅创造了在太空邀游15天的新记录,而且共进行了17类搭载试验,这也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在17类搭载物中,有中国科学院搭载的一个重10千克的多功能生物培养箱,箱中分装着许多实验器,其中还特意放置了一只用于进行心肌观察和失重状态下病理反应实验的不足一个鸡蛋大的小乌龟。生物箱中另一项实验是细胞学中的神经细胞元生长发育实验,神经元取自一只刚到这个世界的幼鼠的脑细胞。生物箱中还搭载着两种植物:一种是具有抗癌作用的石雕柏(俗称芦笋);另一种是已长到1~2厘米高的萝卜苗。这两种植物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其空间的变异机理及微重力下的其它反应。此外,还利用生物箱进行了水生生物及微生物的实验。

在17类搭载实验中,空间育种虽是一项例行实验,但很引人注目。因为1978年以来,我国在返回式卫星中相继多次搭载过的水稻、小麦,蔬菜、花卉,中药类计400多个品种的种子,经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个单位参与的地面试骏,证明利用太空持殊环境对种子进行处理,再返回地面选育、试种,均取得良好效果,开拓了一条科学育种的新途径。

第17颗返回式卫星还肩负有诸如国土普查、资源探测、地质地震调查、农村水利建设、城市规划和科学试验等多项任务。不仅试验了新型电子技术,还完成了6项具有可控温场的材料试验,其中,有一项是金属材料在空间加温到摄氏970度后熔化、观察其在微重力下的重新凝固现象,获得了很满意的结果。在搭载中,还进行了多项材料实验和锂电池的空间试验等。作为卫星研制单位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不错过这次机会,利用卫星搭载实验,对高动态GPS自主导航定位系统进行了研究,以及在太空对光盘进行了首次应用试验,硕果累累。

但最激动人心的是在这颗卫星的回收舱里还放有两件最珍贵的物品,一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另一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在举世瞩目的“九七”香港回归前夕,利用第17颗卫星,实现“五星·紫荆翔太空”,表达了“航天人”对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拳拳之心。

通信广播卫星

我国已升空的9颗通信广播卫星中,前7颗都是用“长征三号”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除第一颗“试验卫星一号”和第7颗“实用通信卫星五号”未能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之外,另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以及“实用通信卫星一号”、“实用通信卫星二号”、“实用通信卫星三号”、“实用通信卫星四号”等5颗卫星都按预定计划依次进入赤道上空的3.6万公里高的地球静止轨道,并分别定点于东经125度、103度、87.5度、110·5度和98度的位置上。第8颗和第9颗都称之为“东方红三号”的通信卫星,是由“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运载升空的。可惜的是,1994年11月30日发射的第7颗,也就是“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的首次发射,由于卫星上的姿控发动机有泄漏现象,燃料提早耗尽,致使卫星未能在预定位置定点。

由于以卫星为中继站的现代卫星通信技术通常工作在微波频段,通信容量大,通信方式既不易受电离层、对流层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不受山川、河流、海洋、沙漠等地理条件的限制,卫星通信还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质量高、远距离通信价格便宜和可实现多址连接等优点,所以自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我国通信部门就迫切希望自己的试验通信卫星能早日问世,以改变我国通信技术落后的状态,为此,我国早在1970年6月,即开展了对通信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独立自主研究。

1975年6月后,国家成立卫星通信工程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了技术协调组,负责整个工程大总体的技术协调。经过1976年的大总体方案设计和总体协调,确立了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具体方案。1977年初,卫星各分系统的方案性样机研制出来后,即向国际电讯联盟提供了有关资料。同年3月8日,国际电联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中国卫星通信工程计划,并相继有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与我国进行了协调。为了加快工程进展步伐,1977年9月,该工程被列为航天战线三大重点任务之一。卫星的研制开始出现扬鞭催马的大好势头。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多年辛勤劳动和忘我战斗,至1983年,试验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已临近尾声。

年3月28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运往发射阵地。4月8日傍晚,夜色开始笼罩大地,只见银白色的运载火箭喷射着桔红色的火龙渐渐从发射架上升,向天际飞去。19时40分,运载火箭三级准确入轨,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后,卫星按预定程序起旋至37转/分。卫星在大椭圆转移轨道上飞行良好。4月10日8时47分,地面发出遥控指令命令卫星的远地点发动机点火,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4月16日18时27分57秒,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从此,在茫茫宇宙上空.增添了一颗由中国人研制的一颗新星,即“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卫星直径2.1米,总高3·1米,重461公斤;卫星上装有2台转发器,使用C波段开展电话、电视及广播业务。从此,使我国通信广播卫星的研制及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于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又成功地发射了5颗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几年的运行证明,卫星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于1986年开始,利用自己研制的通信卫星,首批开通了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广州等城市的卫星通信。随后,又为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多套节目、电视教育和云南、贵州、新疆等省的一些地方电视台节目提供服务,大大提高!

了全国的电视覆盖率。此外,还开通了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对外广播,并为邮电、水利、金融等部门提供了数字、、文字传真和数据报表传送等通信手段,使其真正成为提高国民经济建设效益的“倍增器”。

值得一提的是,从理论上讲,虽然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频段卫星轨道位置有120个之多,但就某一个国家而言,真正可利用的位置却十分有限。我国准备占用和已经占用的位置也仅有东经100度附近的可数的几个。其中,东经110.5度这一轨道位置,我国与日本已发生过争议,尽管这个位置早已为我国的“东方红二号甲”卫星使用过。另外,专家们认为,曾为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占用的125度这一位置对我国特别重要,因为定点于这个位置的卫星,其波束覆盖我国全部领土,特别是对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更能接收到十分良好的信号。但按照国际电联的有关规定,我国对东经125度位置的使用权将因我国第一颗试验卫星即将“寿终正寝”于1997年11月份到期,在此之前,如果我国不发射新的通信卫星去占用,将产生两种很不利的结局:要么花巨额外汇去购买或租用一颗非国产卫星去占据这一位置;要么拱手交出,坐视别国去抢占这一位置。在这种无形的电波之战日趋白热化的关键时刻,我国经过10年呕心沥血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国内通信、广播、电视传输卫星于1997年5月12日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红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东方红三号”卫星装有24个C频段转发器。其中6个中功率转发器用于电视传输、18个低功率转发器用于电话、电报、传真、数传等通信业务。它可连续向全国同时传输6路彩色电视节目和8100路电话,寿命8年,可满足2000年前后全国各地收转电视和广播以及通信的要求。该卫星为箱形星体结构,由结构、电源、热控、测控、姿态和轨道控制、推进及通信等7个分系统组成。太阳电池阵为定向帆板结构,翼的最大跨度达18.1米,最大高度为5.71米,全星采用比较先进的模块化的总体构形方案。所以“东方红三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为我国挤进竞争激烈的通信卫星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气象卫星

了解、掌握气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生产、交通和日常生活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并日趋重要。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象变化万千,由于交通不便,过去主要靠建在各地的为数有限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测出当地的风速、气温、气压、降雨量、日照和温度等气象六要素,然后将这些数据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手段集中到气象中心(局)进行综合分析,做出预报。但由于受到海洋、沙漠、高原、高山、海岛的影响,在相当大的国土上无法观测天气情况,每次集中到气象中心的数据有限,集中和分析、处理数据的手段又比较落后,很难及时准确地向全国各地预报台风、暴雨、寒流和高温的来临,往往由于防患措施跟不上而造成不应有的生命财产损失。

自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后,卫星居高临下,能鸟瞰世界各地,每隔半小时就可以获得一次将近一亿平方公里面积的云图资料,不仅可以昼夜不停地测出和提供大面积的温度、湿度、压力、风力等定量的遥感气象资料,而且这种观测不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国界、时空的限制。气象卫星这种用常规气象观测方法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显露出来后,我国气象工作者对研制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的呼声日益高涨,并得到党中央的大力支持,正式列入了国家计划。

我国研制的第一颗气象卫星为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一号”。主要任务是获取全球气象资料,并向全世界气象卫星地面台站发送气象信息。同时也获取海洋资料,为海洋部门服务。“风云一号”卫星本体是1.4米XI.4米XI.2米的六面体。星体外侧对称安装6块太阳能电池帆板,帆板展开后卫星总长达8.6米。卫星运行在高度为901公里、倾角99度、周期102分钟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卫星结构上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采用了长寿命的三轴姿态控制系统,使卫星上的两台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扫描宽度可达3000公里)能始终对准地球,对地指向精度小于1.0度,星下点分辨率达1.l公里。1988年9月7日,我国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从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风云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从发回的气象信息看,专家们认为图像清晰,纹理清楚,层次丰富,及时准确。

继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发射成功之后,1990年9月3日,我国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火箭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气象卫星。因这颗卫星的结构、轨道和功能,与第一颗卫星基本相近,故称之为“风云一号乙”气象卫星。当卫星飞临我国上空时,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一马当先,向北京传送了第一幅反映前苏联亚洲地区的卫星云图资料,人们兴奋地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看到不仅有可见光云图,又新添了红外云图,云层、湖泊、河流和山峦清晰可辨,完全可与先进国家的卫星云图相媲美。

继“风云一号”之后,我国于1987年即着手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研制工作。作为一颗新型气象卫星,其结构、性能与“风云一号”都有较大差别。它的外形为直径2.1米、高1.6米的圆柱体,表面粘贴有近2000个太阳能电池片,使用寿命约为3年。由于该卫星装有多通道扫描辐射计、S波段数传和云图等两个波段的转发器,UHF波段数据收集和天气图广播转发器指标达到国内通道100个,国际通道33个;等效全辐射功率又分为原始主图、展宽云图和天气图等三种情况,功能比较齐全,需要解决一系列工程难题。

1994年初,卫星在测试中发生故障后,作为该项任务的承制单位对卫星诸多方面进行了质量攻关,并通过和各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大力协同,严把质量关,终于使这颗凝聚着我国航天战线全体人员10年心血的新星有了可靠的质量保证。

1997年6月10日,我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顺利地将“风云二号”送上太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于6月17日最终定位于东经105度离地球赤道3.6万公里的高空。由于“风云二号”比“风云一号”视野更为广阔,功能更强,用途更广,它投入业务运行后,将为广大用户提供展宽数字图像、天气图传真以及各种经过处理的气象产品,并将在自然灾害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继1988年和1990年相继发射两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后,1997年又成功地将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送上预定轨道,并且已发回清晰云图,可以连续监测天气变化情况,这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研制和发射已步入国际先进水平,从此,我国的气象卫星事业和对卫星资源的应用能力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承揽国际商业卫星

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负责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工作的决策者,于年开始考虑中国航天如何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问题。

1985年5月,我国以参加日内瓦国际空间商业会议为契机,组成了一个4人代表团出席会议。当代表团团长在会上向世界航天界的各国代表作了《中国为世界提供发射服务可能性》的报告时,人们的脸上顿时充满惊讶的表情,紧接着就是会场秩序的一阵骚动和互相交头接耳的议论。第二天,一份法文报纸登出一条问号加惊叹号的消息,标题竟是:“羽毛未丰的中国航天技术要参加国际竞争!?”

这就是中国航天准备走向世界放出的第一个试探性气球。为了使国际上更多的厂商能了解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同年6月,中国又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航天技术展览会。由于经过精心准备,中国航天技术展这次却大显风采,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紧接着,1985年10月26日,我国以航天部的名义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国外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敞开了数十年紧闭的大门,决定在世界航天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也许是天公有意作美,当我国向世界宣布要进入国际市场的消息后仅三个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机毁人亡;不久,美国为了填补因航天飞机停止营业而留下的运载工具空白,赶紧研制的“大力神”和“德尔它”运载火箭也相继失事。而欧空局的“阿丽亚娜”运载火箭也发射失败。这时,急不可耐的西方各大卫星公司,开始把眼光投向中国,从而为我国进入世界卫星发射市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得机会。

1986年1月,中国同瑞典国家空间公司正式签订协议,用中国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为该公司搭载发射一颗邮政卫星。这是我国与国外最早接触、签署的一份正式发射卫星的协议。

1987年的8、9月间,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两颗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在8月份发射的那颗卫星上,搭载了法国马特拉公司的两个微重力实验装置;这是我国首次实现用航天技术向国外用户提供服务,成为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航天市场的一个标志。

1988年9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从此,这个深山峡谷的神秘面纱被揭开,旅游者和参观者络绎不绝,接洽卫星发射任务的客户也接踵而至。1990年4月7日,由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承包,我国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亚洲一号”卫星,定点于东经105·5度的赤道上空,这颗由美国制造的卫星是当时世界上同类型卫星中使用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颗中小型卫星,工作寿命9·5年。“亚洲1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我国发射国际商业卫星提供了经验,同时也增添了我们走向国际市场的信心。

为了履行1988年11月1日,中国和美国休斯顿公司使用中国“长征二号E”发射供澳大利亚使用的两颗“HS-601”卫星(简称澳星)的正式合同,1992年8月1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用自己研制的大推力火箭,顺利地将这颗重型的“澳赛特BI”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当闪闪发亮并装饰着美、澳、中三国国旗的乳白色的太空巨龙“长二捆”于14时凌晨7时多一点从发射台上徐徐升起,直冲九重云霄时,为此而奋斗不懈的我国航天战士,如释重负,兴高采烈,相互祝贺。1994年8月28日,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我国又用“长征二号E”将美国休斯公司为澳大利亚研制的“澳赛特B3”通信卫星一举送入太空。“澳星”的多次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拥有发射重型卫星的实力,无疑对我国承揽国际商业卫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从1990年4月至1997年6月的10年间,我国分别承揽了10颗国际商业卫星的发射任务。它们分别是瑞典的“弗利亚科”科学试验卫星,亚洲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亚洲1号”、“亚洲2号”通信卫星,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的“亚太1号”、“亚太1号A”通信卫星,巴基斯坦的“巴达尔1”科学实验卫星,澳大利亚的“澳赛特BI”、“澳赛特BZ”、“澳赛特B3”通信卫星以及美国的“艾科斯达1号”通信卫星。为了使我国航天技术在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以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参与世界竞争。近几年来,我国对各个卫星发射场的设备、设施进行了现代化的更新改造,使发射的实时指挥更趋现代化,数据的采集处理能力明显增强,指挥显示更精确直观,其综合发射能力已成为国际第一流水平。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正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卫星发射市场中主宰沉浮的命运,已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第一条 为了加强烟花爆竹销售燃放管理,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防治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烟花爆竹的销售、燃放和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市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的城市建成区内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城市建成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人民政府依法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其他区域。

第四条 禁止在本规定第三条规定区域外的下列地点及其周边五十米距离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

(一)国家机关办公场所;

(二)影(剧)院、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三)建筑工地、高层建筑、地下建筑;

(四)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五)宗教活动场所;

(六)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地点。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和禁止燃放的地点,设置明显的标志或者予以公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污损、破坏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

第六条 重污染天气期间,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公告。

第七条 本规定由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公安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市场监督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教育、气象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加强协作联动,共同做好烟花爆竹销售、燃放管理工作。

第八条 本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教育活动。

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和移风易俗的公益性宣传。

鼓励村、社区和住宅小区的自治公约规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内容。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大公共活动,确需在本规定第三条规定区域内举办焰火晚会或者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依法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条件和程序,向公安部门提出许可申请。

公安部门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将许可燃放的时间、地点、种类、规格、数量向社会公告。

第十条 本规定第三条规定区域外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点的布设,应当按照严格准入、保障安全、合理布局的原则,由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征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后确定。

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点应当实行专店销售,并设置明显的销售标志;农村可以实行专柜销售,并逐步推行专店销售。

第十一条 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和零售经营点应当建立经营档案,如实记录存放、销售烟花爆竹的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保质期等内容,并出具、保存相关凭证。档案、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第十二条 购买者应当向烟花爆竹的合法批发经营企业、零售经营点购买烟花爆竹,不得购买非法销售的烟花爆竹,并按照燃放说明,安全、文明燃放烟花爆竹。

倡导使用安全、环保的烟花爆竹替代性产品。

第十三条 本规定第三条规定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存放烟花爆竹。

本规定第三条规定区域外,非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和零售经营点不得存放超过三十千克的烟花爆竹。

第十四条 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规定区域、地点范围内,从事餐饮、住宿、婚庆典礼、殡葬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告知服务对象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不得提供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服务。

第十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反烟花爆竹管理法律、法规行为,有权向公安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发现有违反烟花爆竹管理法律、法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并及时向公安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公安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查处;经查证属实的,按照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六条 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和零售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三条规定销售烟花爆竹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对批发经营企业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零售经营者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六条规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地点范围、重污染天气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污损、破坏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标志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未建立经营档案,或者未按规定出具、保存凭证,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批发经营企业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零售经营者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存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没收违法存放的烟花爆竹,可以并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未履行告知义务,发生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的,由公安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提供燃放烟花爆竹有关服务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并受到行政处罚的,相关信息依法记入社会信用档案。

第二十三条 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未依法予以处理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