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城市预报

文章内容

气象科普文章_气象科普主题征文

tamoadmin 2024-10-20
1.为什么每个台风都会有名字2.科学小知识100字大全3.各种云的常识4.求高中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指导与例文5.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首先人们如何预测天

1.为什么每个台风都会有名字

2.科学小知识100字大全

3.各种云的常识

4.求高中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指导与例文

5.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气象科普文章_气象科普主题征文

首先人们如何预测天气,找一篇文章作为一部分内容,其次,气象对人类带来的利和弊分别找一篇文章,作为内容。还有预测天气的工具,比如气象气球,气象卫星介绍一下。边角补一些今天的天气或者某些特殊气象的简介,比如什么是球形闪电。

为什么每个台风都会有名字

一丶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七、看物象测天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

八、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

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九、3个月韵律测气候

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

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

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

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⑸“春雪百日雨”。

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

十、5个月韵律测气候

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例如:

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

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

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天上的每一颗星,地上的每一粒石子,石头上的青苔,天上飘飘的云,嫩绿的小草儿,娇嫩鲜艳的小野花,青石板桥上的晓露晨霜,比翼双飞的鸟儿,海边美丽的贝壳、凤尾螺,雪地上神秘的脚印,水里翩然游动的鱼儿,古树圈圈的年轮......

超多的!

你老早就认识了字,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街上的随便哪一块招牌。你不会跑到理发馆里去买药,也不会跑到药房里去理发。如果人们不陪你,你也会很容易地找到路,只需要给你正确的地址、街名和门牌号码。

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也是天空大书上的字母。它不但讲现在的事情,而且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雨〔*雨:连绵不停的过量的雨。〕。

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铁砧(zhēn):捶打钢铁材料时垫在底下的器具。〕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得那么有力。

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

“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

谁如果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会立刻说出,这叫做漂砾〔漂砾(lì):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

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

这样,等你将来长大了,做一个建筑工人,或者飞行员,或者海员,或者田地上的工程师——农艺师,你看大自然的书一定会像那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清楚明白。

下面是戴巴棣所写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诗中的几节: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参考资料:

无!!!! 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七、看物象测天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

八、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

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九、3个月韵律测气候

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

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

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

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⑸“春雪百日雨”。

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

十、5个月韵律测气候

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例如:

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

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

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天上的每一颗星,地上的每一粒石子,石头上的青苔,天上飘飘的云,嫩绿的小草儿,娇嫩鲜艳的小野花,青石板桥上的晓露晨霜,比翼双飞的鸟儿,海边美丽的贝壳、凤尾螺,雪地上神秘的脚印,水里翩然游动的鱼儿,古树圈圈的年轮......

超多的!

你老早就认识了字,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街上的随便哪一块招牌。你不会跑到理发馆里去买药,也不会跑到药房里去理发。如果人们不陪你,你也会很容易地找到路,只需要给你正确的地址、街名和门牌号码。

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科学小知识100字大全

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段世文)今天上午,第8号热带风暴娜基莉登陆我国台湾。在此之前,第5号台风威马逊、第6号台风查特安已先后“光临”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台风名字是怎么来的?

据专家介绍,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台风(热带风暴)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我国就有六、七个之多。多年来,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我国按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后顺序编号。美国关岛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用英美国家的人名命名,国际传媒在报道中也常用关岛的命名。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影响本区的台风自行取名。为了避免名称混乱,有关国家和地区举行专门会议决定,凡是活跃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热带风暴),从去年起一律使用亚太14个国家(地区)共同认可、具有亚太区域特色的一套新名称,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除了香港、澳门各有10个外,祖国大陆提出的10个是:龙王、(孙)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专家们介绍说,第5号台风威马逊,是泰国命名的,含义是“雷神”;第6号台风查特安是美国人给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登陆台湾的第8号热带风暴“娜基莉”,是柬埔寨一种花的名字。据悉,热带风暴加强后就会成为台风。

专家们说,早在18世纪,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突发奇想,开始用女性名给台风起名,作为一种荣誉或纪念,赠予自己的女友、爱妻或是受冷遇的政治家。这一做法在欧美各国迅速流行。1949年,大西洋第一个飓风被命名为“哈里”,因为飓风袭击佛罗里达州时,哈里斯·杜鲁门正在那里视察;不久,又一更疯狂的飓风扫荡了佛罗里达,人们便把她尊称为总统夫人“贝斯”。某年台风季节,墨西哥湾同时跳出两个台风,分别取名为“艾丽丝”和“巴巴拉”。这对小姊妹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结果,反对用女性名给台风取名的运动风起云涌,信件和呼声几乎淹没了报界和天气局。尽管如此,但是固执的气象学家们仍坚持这一做法,许多国家一直沿用到70年代末。1979年的赛西尔飓风,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男姓名字命名的台风。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莲花、彩云等等,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有关专家认为,台风不仅仅会带来狂风骤雨,有时也会造福人类。高温酷暑季节,台风的光临可解除干旱和酷热,因此起个文雅的名字也无妨。不过,台风委员会另有规定,如果某个台风确实犯下滔天大罪,有关成员可以提出换名申请,从而把这个恶魔永远钉在灾难史的耻辱架上。

文章来源:新华社

气象科普-4:台风!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36 次) 时间:2003/09/01 10:39pm 来源:金玉良言

[这个贴子最后由金玉良言在 2003/09/01 10:40pm 编辑]

台风!台风!

Typhoon, Hurricane

柯南

在普通人眼中,“台风”是令人避之不及的一个词。台风,是与狂风、暴雨、巨浪和惊人的破坏力联系在一起的,有的时候还包括亡。

台风是地球上的空气漩涡。仅仅说它是漩涡不足以形容它,还应给它加上“巨大的”作为定语:一个典型的台风直径能达到800公里。但是,台风的“厚度”(也就是高度)相比它伸展的面积小得多,大约在15到20公里左右。

如果地球从不自转,那么台风也就不可能产生。地球自转会带来一种力,科学家称之为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是一种非惯性参照系的惯性力)。相对于推或者拉产生的力而言,科氏力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力,但是它的力量确实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造就台风。

台风通常孕育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面上。当然,台风并非一开始就如此的狂暴和体积庞大。最初,如果某地比较热,此处的空气就受热上升,气压变低。周围的空气就会赶来补充这个低压区域。但是,由于科氏力的作用,赶来的空气不会沿径向直达低气压中心,而是盘旋着靠近中心。具体来说,北半球的科氏力会让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正好相反。所以,北半球的台风全都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台风的旋转需要巨大的能量驱动,为了给台风提供能量,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持27摄氏度以上。于是,在热带洋面上就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漩涡。如果条件合适,这个气旋的能量就会增强。最初,科学家把这个漩涡称作热带低压,按照漩涡中心附近的平均最大风力,它的名字就会逐步升级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如果进一步增强,那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台风。

台风就是热带气旋。但是这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称呼。生成于太平洋西部的被称为台风(Typhoon)。英语中的“台风”这个词就是来自广东话的“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部的则被称为飓风(Hurricane)。

台风有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特征,那就是台风眼。台风眼是台风中心较为平静的地区,圆形,直径大约数十公里,被风壁环绕着。由于风呈螺旋形靠近台风的中心,中心附近的风转得太快了,受到的离心力让它们无法靠近台风的中心,这就是台风眼的来历。台风眼内的天空无云或者少云。如果只看台风眼内平静的天空,谁也无法把它和狂暴的台风联系在一起。

台风形成后,就会向纬度较高的地区运动,所到之处产生破坏。但是一个台风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如果台风得不到足够的水汽和能量,它就会消失——例如,当台风登陆以后,它就会很快的烟消云散。台风也不会运动到纬度太高的地区。

通常,每一个台风都会被编上一个4位数的号码。为了提醒公众对于台风危害的注意,台风同时还会获得一个名字。上个世纪初,美国人曾经用女孩子的名字作为台风的名字。今天,台风的命名更加多样化,例如,台风“龙王”、“悟空”等等。

台风带来巨大的破坏,有人曾设想用人工的方式破坏台风,例如“炸毁”。但是这种想法还无法付诸实践,因为台风的能量实在太大了。不过,台风也并非一无是处。台风还释放了热带地区过多的热量,如果没有台风,热带地区很可能发生更加极端的天气现象。此外,台风会给陆地带来充足的降水,还能消除盛夏的炎热。你想要一个台风吗?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各种云的常识

1. 科学小知识100字

科学小知识100字 1. 科普小知识要简单的100字左右

1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 小气候 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城市气候 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6.热岛效应 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7.为什么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气压是指地球上空气柱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一个地方的气压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当气压降低时,天气阴雨,气象升高时,天气转晴。气压发生变化有许多原因。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压。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2. 关于科学方面的小知识,一则不要太长,100字以下

为什么海滨的空气特别清新呢?

海浪每天不断地拍打着海岸,海潮时涨时落,给海滨带来美丽的景色和悦耳的涛声,同时也带来了湿润的海滨空气。

海滨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称为“空气维生素”,它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氧的吸入量,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在城市内的一般公共场所,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为10-20个,室内含40-50个,绿地草坪可为100-200个,而海滨可达1万多个,为室内的几百倍呢!

负氧离子是带负电的离子,有杀菌的作用,在空气中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大量的负氧离子提高人的交感神经的功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还能增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

因此,海滨建有很多的疗养院,因为,海滨空气对患有肺气肿、高血压、神经衰弱、哮喘、贫血等疾病的人有治疗作用,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使人精神振奋。 (中国龙网)

狮子座流星雨的由来

3. 急~~~~~关于科学常识的小文章(100字以内)

、森林火灾不仅能烧许多树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由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2、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 *** ,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3、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亡。

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4、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并驱走珍贵的禽兽。

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

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 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措施: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 《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 *** 行政领导负责制,要组织有关部门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

森林火灾综合治理 以《森林防火条例》为依据,以“抓基层、抓基础”为重点,以抓具体措施为突破口,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建立“立足基层、立足基础,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群防群治、自防自救”的森林防火新机制。 主要内容是:1、加强宣传教育。

2、强化野外火源管理。3、加快防火工程建设。

4、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5、加强指挥调度。

6、强化监督检查。7、森林火灾善后处理。

林火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森林可燃物、火险天气和火源 森林可燃物 按易燃程度分:一是易燃物:在一般情况下,易干燥,易燃,且燃烧速度快。这类可燃物包括:地表干枯的杂草、枯落叶、凋落树皮、地衣和苔藓及针叶树的针叶、小枝等。

二是燃烧缓慢可燃物:一般指颗粒较大的重型可燃物,如枯立木、树根、大枝、倒木、腐殖质等。这些可燃物不易燃烧,但着火后能长期保持热量,不易扑灭。

在清理火场时很难清理,而且容易发生复燃火。 三是难燃可燃物:指正在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火险天气 在森林可燃物和火源具备的情况下,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一般来说,火险天气也就是有利于发生森林火灾的气候条件,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火源 火源包括人为火和自然火。

扑灭森林火灾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在扑灭森林火灾时,只要控制住发生火灾的任何一因素,都能使火熄灭。 原理: 1、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燃点以下。

2、阻隔可燃物,破坏连续燃烧的条件。3、使可燃物与空(氧)气隔绝。

基本方法: 1.冷确法 在燃烧的可燃物上洒水、化学药剂或湿土用来降低热量,让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火熄灭。 2.隔离法 采取阻隔的手段,使火与可燃物分离、使已燃的物质与未燃的物质分隔。

一般采取在可燃物上面喷洒化学药剂,或用人工扑打、机翻生土带、采用高速风力、提前火烧、适度爆破等办法开设防火线(带)等,使火与可燃物、已燃烧的可燃物与未燃烧的可燃物分隔。同时通过向已燃烧的可燃物洒水或药剂,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难燃性。

3.窒息法 通过隔绝空气使空气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息。一般采用机具扑打,用土覆盖,洒化学药剂,使用爆破等手段使火窒息。

扑火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扑救森林火灾,由当地人民 *** 或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工作。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除城市的市区外,一切森林防火工作,都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国家积极支持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推广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第四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 *** 行政领导负责制。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负责重要责任,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 *** 领导下,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

第五条 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章 森林防火组织 第六条 国家设立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其职责是: (一) 检查、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重大行政措施的实施,指。

4. 有关科学的小知识

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

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 *** 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2643266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 鸟怎样睡觉的 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哦! 美丽的绿头鸭和天鹅们,白天在水中捕食、戏耍,夜晚休息时也离不开它们最爱的水面。

它们把优美的长脖子弯曲着,将头埋在翅膀里,然后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边做着美梦,一边随波逐流,好不悠闲。 鹤、鹳、鹭等长腿鸟总是单脚独立而睡,累了再换另一只脚,是劳逸结合的典范。

鹧鸪休息时喜欢成群围成一个大圈,然后一律头朝外尾向内。这样,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袭来,它们都能及时发现并逃走。

画眉、百灵等叫声悦耳的小鸟,睡觉时通常弯下两腿,爪子则弯曲起来牢牢地抓住枝条,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从树上摔下来。 而猫头鹰这种“值夜班”的猛禽,你总能在白天看见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站立在浓密的树枝上,其实这时它正在睡觉呢。

猫头鹰的睡觉姿势是不是很另类啊,它这样可是为了时刻监视周围环境防备着敌人的袭击哦。

5. 科学小故事100字科学科学

一天,小马冬冬来到马路上,抬头一瞧,发现一排小鸟站在电线杆上,它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们都怕电,而小鸟却一点也不怕,站在电线杆上也不会被电击呢? 小马冬冬决定问个清楚,它来请教森林里最聪明的山羊爷爷。

“咚咚咚!”小马冬冬有礼貌的敲了敲门,山羊爷爷开门了,一见是小马冬冬,微笑地说:“是冬冬呀!你怎么来了?” 冬冬把自己的疑问对山羊伯伯说了出来。 山羊伯伯听了,摸了摸白花花的长胡子,说: “这是因为发电厂发出的电从一条线流出来,再经过另一条线流回发电厂。

流出的线叫火线,流回的线叫地线。 当与这两条线同时接触时,就会和这两条线构成一条使电流流通无阻的通路,人就会被电着。

鸟儿只站在一根电线上,身体的其他部位没有碰到另一根电线,所以就不会被电着啦!” 冬冬听了,高兴的说:“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了,谢谢山羊伯伯!”。

6. 科学小故事100字科学科学

一天,小马冬冬来到马路上,抬头一瞧,发现一排小鸟站在电线杆上,它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们都怕电,而小鸟却一点也不怕,站在电线杆上也不会被电击呢?

小马冬冬决定问个清楚,它来请教森林里最聪明的山羊爷爷。

“咚咚咚!”小马冬冬有礼貌的敲了敲门,山羊爷爷开门了,一见是小马冬冬,微笑地说:“是冬冬呀!你怎么来了?”

冬冬把自己的疑问对山羊伯伯说了出来。

山羊伯伯听了,摸了摸白花花的长胡子,说:

“这是因为发电厂发出的电从一条线流出来,再经过另一条线流回发电厂。流出的线叫火线,流回的线叫地线。

当与这两条线同时接触时,就会和这两条线构成一条使电流流通无阻的通路,人就会被电着。鸟儿只站在一根电线上,身体的其他部位没有碰到另一根电线,所以就不会被电着啦!”

冬冬听了,高兴的说:“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了,谢谢山羊伯伯!”

求高中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指导与例文

1.关于云彩的常识

云的成因分类 云形成于当潮湿空气上升并遇冷时的区域。

这可能发生在以下几点: 锋面云:锋面上暖气团抬升成云 气旋云:因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而产生的云 平流云:当气团经过一个较冷的下垫面时,例如一个冷的水体 对流云:因为空气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云 地形云:当空气沿着正地形上升时 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科学上云的分类:按云的形状、组成、形成原因等把云分为十大云属。

而这十大云属则可按其云底高度把它们划入三个云族: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另一种分法则将积雨云从低云族中分出,称为直展云族。

这里使用的云底高度仅适用于中纬度地区。(除英美等国外,世气组织与各国一般采用国际单位制。)

根据这些云相,人们掌握了一些比较可靠的预测未来12个小时天气变化的经验。比如:绒毛状的积云如果分布非常分散,可表示为好天气,但是如果云块扩大或有新的发展,则意味着会突降暴雨。

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缕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

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淡积云。淡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发展成浓积云。

当云顶由冰晶组成,有白色毛丝般光泽的丝缕结构,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

哪种作用占上风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 在地球上的云多度因为云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云的颜色成灰度色,云层比较薄时成白色,但是当它们变得太厚或浓密而使得阳光不能通过的话,它们可以看起来是灰色或黑色的。

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

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汽化),再凝结(凝华)下降。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

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

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

2.云的种类有哪些.

(一) 卷云 细致而分散,具有纤维组织,像羽毛、头发乱丝或马尾,孤悬高空而无云影,日出日落时显现橘红色或红色。

卷云是一种最高的云,清晨太阳还没到地平线就已经出现了。 (二) 卷层云 是最高最白的一种云幕,当太阳或月亮被遮住时,仍能看到它的轮廓,周围常出现一种晕。

凡天空有晕就一定有卷积云,但厚的卷积云则像幕一样拉到天边。 (三) 卷积云 这种云很少出现,偶而会布满全天的时候,渔夫们称之为鲭鱼天,因为天空好像布满了鱼鳞,个体很小,呈白色而无云影,有时呈波浪状。

卷积云大都和卷云或卷层云同时出现。 (四) 高层云 高层云大都掩蔽全天,逐渐便厚便低时,使人有阴沈之感。

当它转变成雨积云之前,常有疏落的雨低降下。 相反来说高积云也是由雨层云升高而成。

(五) 高积云 高积云的个体比卷积云大,中央有云彩,常连成一片,底部成波浪状,或排成一长列,或交织成棋盘状,其式样很多。 (六) 层积云 个体比高积云更大,外型较柔和,结构不太明显。

如果连成一片,则底部具有波浪型态和明暗相间的灰色阴影。 层积云大都像巨大的滚轴,云底以下代表窝流层。

高山常见的云海大都为层积云。 (七) 层云 层云是一种均匀一致的灰白色低云,似雾,但不与地面相接。

当它笼罩在半山腰时,边缘有下泻的姿态,到了那里就是浓雾。 (八) 雨层云 是典型的坏天气云,黯黑而无定型,很像破不,使天空因而阴暗,凡属於持久性与,一定是雨层云中降落。

(九) 积云 彷佛是棉花堆,顶不平坦,顶部隆起像土丘、花椰菜或塔状。阳光斜射时,积云的明暗面很明显,如果 和阳光在同一方向,中央阴暗,边缘特别明亮。

(十) 积雨云 是一种最浓厚而庞大的云,垂直伸展极高,底部黯黑,难以分辨,顶部耸起如山岳或高塔,而且常常有铁砧状的伪卷云,做巨大的羽扇状伸出,积雨云已临天顶时,即将有大雷雨。

3.有关云的知识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

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并且,云可以形成各种的形状,也因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态而分为许多种。

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着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

扩展资料:

看云识天气:

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钩云指钩卷云,这种云的后面,常有锋面(特别是暖锋)、低压或低压槽移来,预兆着阴雨将临。

2、“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3、“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4、“ *** 过河,大雨滂沱”, *** 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 *** 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5、“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6、“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搜狗百科-云

4.云是怎样分类的,各类云预示着什么样的天气

一、云的分类:根据云的常见云底高度将云分成高云、中云和低云三族。

再区分为十属。高云一般在 4.5km以上,包括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三云属;中云云底高度一般为2。

5-4.5km,包括高层云、高积云两云属;低云云底为0.l-2.5km,包括层云、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五云属。 但国际分类法则分为四族十属。

此外,在云物理学上还有其它分类体系,(1)根据云的微结构分类:(i)水云,由水滴(包括过冷水滴)组成的云;(ii)冰云,由冰晶组成的云;(iii)(冰水)混合云,由太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 高云一般为冰云,但卷积云有时为混合云,积雨云为混合云,其余的通常为水云,有时为混合云。

(2)根据云体温度分类:(i)暖云,云体温度高于0℃,(ii)冷云,云体温度低于0℃。(3)根据云的动力学特征分类:(i)层状云,大范围空气抬升形成的水平延展很广的均匀云层;(ii)对流云或积状云,局地空气对流形成的垂直发展的云;(iii)波状云,大气波动形成的云,常成波状排列。

二、看云识天气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5.小学生科学常识:为什么天空中的云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天空有各种不同颜色的云,有的洁白如絮,有的是乌黑一块,有的是灰蒙蒙一片,有的发出红色和紫色的光彩。这里面,云的厚薄决定了颜色,我们所见到的各种云的厚薄相差很大,厚度可达7-8公里,薄的只有几十米。有满布天空的层状云,孤立的积状云,以及波状云等许多种。很厚的层状云,或者积雨云,太阳和月亮的光线很难透射过来,看上去云体就很黑;稍微薄一点的层状云和波状云,看起来是灰色,特别是波状云,云块边缘部分,色彩更为灰白;很薄的云,光线容易透过,特别是由冰晶组成的薄云,云丝在阳光下显得特别明亮,带有丝状光泽,天空即使有这种层状云,地面物体在太阳和月亮光下仍会映出影子。有时云层薄得几乎看不出来,但只要发现在日月附近有一个或几个大光环,仍然可以断定有云,这种云叫做“薄幕卷层云”。孤立的积状云,因云层比较厚,向阳的一面,光线几乎全部反射出来,因而看来是白色的;

而背光的一面以及它的底部,光线就不容易透射过来,看起来比较灰黑。日出和日落时,由于太阳光线是斜射过来的,穿过很厚的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水汽和杂质,使得光线的短波部分大量散射;而红、橙色的长波部分,却散射得不多,因而照射到大气下层时,长波光特别是红光占着绝对的多数,这时不仅日出、日落方向的天空是红色的,就连被它照亮的云层底部和边缘也变成红色了。由于云的组成有的是水滴,有的是冰晶,有的是两者混杂在一起的,因而日月光线通过时,还会造成各种美丽的光环或彩虹。

6.怎样识别天空中的各种云

(如果表格看不清的话,到原来的地址里去看/200406/ca426522)

17 看云识天气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是概述,语言很有特点。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接下来,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学习这段语言,教师要让学生熟读,细细体味语言的美妙,尽情想像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甚至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作。

接下来的4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此处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这就是文章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个思路理清。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

具体到一段文字中,也是有思路的。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几类呢?薄云有什么特点呢?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它们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点。这一段分四层,非常清晰,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写出来。作者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来表现的。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写作思路与上面几段相同。从第6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另外一层意思,即“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应该说,“云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所涵盖的,所不同的是3、4、5段是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的,第6段转为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出说明角度的变化,并且总结写作经验: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事物。按照云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作者还把它们之间的差别作了介绍,这是比较说明。作者还引用了谚语,说明这是经过人民群众实践检验了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一段的层次也很清晰。由此可启发学生总结出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1.层次清楚,有纲有目;2.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4.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问题研究

1.这是一篇科普文,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呢?还是放在说明文的学习上呢?还是两者兼有呢?如果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很容易上成地理课,应该以学习文章的阅读规律为重点,把握这一类文章的特点。对天气知识的学习可适当进行,一点不学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对天气知识的学习渗透在阅读的训练中。

2.对于云的名称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可结合课本前面的彩色插页加深理解。比如“卷云”的中,卷云呈现出卷起的样子,有一个小钩。另外,文中看云的角度是从地面往上看,不是从飞机上往下看。

7.云有哪些种类

云的分类 云是由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而形成的微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雪晶,由它们单一或混合组成,形状各异飘浮在天空中可见的混合体。

云的生成,宏观特征、量的多少,在天空中分布情况和演变,都能够显示出当时大气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也是预示未来天气演变的主要征兆之一。 客观地观测分析云的宏观演变,描述天气实况,是研讨天气变化规律的一项重要因素。

气象学家习惯将云按高度分成高云、中云和低云三个层次。高云一般指云底距地面6000米以上的云,低云是指云底距地面2000米以下的云。

中云自然是指云底介于高云和低云之间的云了。 当然,这种分类方法只指明了云在空中的位置,处在同一高度层中的云又有不同的形状。

根据形状的不同,低云又细分为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和雨层云;中云又分成高层云和高积云;高云一般是指卷云,而卷云细分为毛卷云、钩卷云。 低 云 低云多由水滴组成,厚的或垂直发展旺盛的低云则是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混合组成。

云底高度一般在2500米以下,但又随季节、天气条件及不同的地理纬度而有变化。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产生降水,雨层云常有连续性降水,积雨云多有阵性降水,有时降水量很大。

积云 积云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由空气对流、水汽凝结而成的云。 积雨云 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很像耸立的高山,顶部已开始冻结,呈白色,轮廓模糊,有的有纤维般的结构。

底部十分阴暗,常有雨幡下垂或伴有碎雨云。 积雨云多由水滴、过冷却水滴、冰晶、雪花组成,有时还包含有散粒、雹。

在云内有强烈的上升、下沉气流区,可观测到速度为几十米/秒的上升、下沉气流,并经常出现起伏不平的云底。 积雨云是对流发展的极盛阶段。

发展成熟的积雨云常产生较强的阵性降水,可伴有大风、雷电等现象,有时还会降冰雹,偶尔有龙卷风产生。 层积云 云块一般较大,在厚薄、形状上有很大差异,有的成条,有的成片,有的成团。

常呈灰白色或灰色,结构比较松散,薄的云块可辨太阳的位置,厚的云块比较阴暗。 云块常呈行或呈波状排列。

层积云厚度一般从几百米到二千米。多由直径为5-40微米的水滴组成。

在冬季出现的积雨云也可能由冰晶或雪花组成。 层积云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空气的波状运动和乱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结而成。

有时是强烈的辐射冷却而形成的。 一般表示天气比较稳定,不过层积云逐渐加厚,甚至融合成层则表示天气将有变化。

低而厚的层积云往往产生降水。 层云 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很像雾,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

层云一般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成。 厚度一般为400-500米。

层云是在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夜间强烈的辐射冷却或乱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结或雾抬升而成。层云经常在日出后因气温上升,稳定层遭到破坏而随之消散。

有时层云也会下毛毛雨或米雪。 雨层云 雨层云低而漫无定形,云体均匀成层,能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或灰白色,云底常伴有碎雨云。

云层水平分布范围很广,常布满全天。云层厚度达4000-5000米。

雨层云的下部一般由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成。北方出现的雨层云中,上部常由冰晶或雪晶组成。

雨层云多出现在暖锋云系中,(有时出现在其他天气系统中),由整层潮湿空气系统滑升,绝热冷却而形成。 它往往会造成较长时间的连续性降水,农谚“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即指雨层云的降水状况。

中 云 中云多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有的高积云也可由单一的水滴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5000米之间。

高层云常产生降水,薄的高积云一般无降水产生。 高层云 云体成均匀分布,灰白色或灰色,云底常有条文结构,多出现在锋面云系中,常布满全天。

高层云一般由直径5-20微米的水滴、过冷水滴和冰晶、雪晶混合组成。 高积云 云块较小,轮廓分明,在厚薄、层次上有很大差异,薄的云块成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块成暗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

常成扁圆型、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 高积云由水滴或水滴冰晶混合组成。

日月光透过薄的高积云常由于衍射而形成内兰外红的光环或华。 高积云的成因与层积云类似。

薄的高积云稳定少变,一般预示晴天,民间有“瓦块云,晒煞人”“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的说法。 厚的高积云如继续增厚,融合成层,则说明天气将有变化,甚至会产生降水。

高 云 高云全部由细小的冰晶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

高云一般不产生降水,冬季北方的卷层云、密卷云偶尔也会降雪,有时可以见到雪幡。 卷云 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成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成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等。

卷云由冰晶组成。 卷层云 云体均匀成层,透明或成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

卷层云加厚降低,系统发展,多预示有天气系统影响测站,故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说法。但是如果无明显发展,甚至云量减小,未来天气也不会有明显变化。

卷积云 云块很小,呈白色细麟片状,常成行、成群排列整齐,很像微风吹拂水面而成的小波纹。卷积云通常是由高。

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怎样写科学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那么,科学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

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创造性。

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

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成功属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青少年朋友!

二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科学小论文最常见的形式有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考察小论文和科学说明小论文。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是在自然发光的条件下不加以人为控制发生的,所以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是作者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详尽,数据准确,说明力强,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小论文。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一文中,小作者们对水库的地理生态环境、库容等作了实地考察,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实测,找出水库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文中除写明了考察时间、对象、内容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外,还绘出了"胜天水库集雨图"、"强烈侵蚀中山示意图",加上一些实际数据,使读者对考察对象有比较概括清晰的认识。

写科学考察小论文时,有时还应将有关动植物、岩石、土壤等标本或照片附在文后,以增强说服力。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是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的小论文,该文作者的研究方法有其特别之处,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坚持记录整理贵阳与昆明两地的天气和温度;二是利用现成的科研成果《中国气候图集》找出有代表性的重庆、北京的气温情况来同贵阳、昆明相比较;三是从书上查证昆明与贵阳1、4、7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进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虽然没有前三类的亲自实践得到论据,但它毕竟是通过作者精心地收集整理资料,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所以也承认它是科学小论文。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小论文的选题

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有人说,选择好题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奇妙现象太多了,研究什么好呢?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事物我都已看惯了,没有发现什么新奇现象。再说,我想研究的东西别人已经研究过了,写了没多大意义。

实际上,只要你明白了选题的基本原则,掌握常见的几种选题方法,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科技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值得探讨的题目。

科学小论文选题的方法很多,个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

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

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

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

……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呢?

湖南省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圣,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为竹子里面究竟是空的还是装有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

细心的毛登圣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它课余查资料,做实验,用大量的证据得出了结论:竹子里面不是空的,装有空气,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据此写的《竹子里面有什么》小论文,荣获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

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

"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

由此看来,即使对早已被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地研究,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题时要龙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自己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兴趣,有没有这个能力把它研究清楚,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自己受否有毅力去完成这个题目以及是否具备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器材、场地等。

如果完成《探索一种蛇的奥秘》这个题目,研究前就必须掌握有关蛇的基础知识,具备捕捉蛇的本领,能够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救护方法。此外,还要具备饲养蛇的器具等。否则,还是换一个更切合主客观条件的选题为好。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选题确定后,就可进行取材与分析了,具体内容为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材料,归纳得出结论。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云南庄跃平同学利用2_0_天时间详细观察了家鸽孵化的全过程,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连小鸽子身上一粒黑点、眼皮上的皱纹都没放过,所以写出的小论文《家鸽孵化的观察》真实可信,内容丰富。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昆虫的后腿有什么作用?湖北的张俊同学先后捉来了蝗虫、蜢蚱、蟋蟀等十几种昆虫,分别将它们的后腿切断,通过反复实验,观察比较,发现了昆虫的许多特殊功能。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如熊小佳同学研究蚯蚓的视力,她选择了4个材料(1)用木棍\红领巾、铅笔等在蚯蚓面前晃动的现象;(2)蚯蚓面对各种食物的反应;(3)蚯蚓放在"屋"门口的反应;(4)请叫爷爷得出关于蚯蚓是否有眼睛的材料。它通过前三个实验分析,初步判断蚯蚓没有眼睛,是*嗅觉找到食物,*感光细胞找到阴暗的地方。第四个材料更加证实了她的推论,使得论点论证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确切",就是小论文的标题必须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人一目了然,不能离题或扣题不紧,更不能用夸大的字眼。所谓"简明"是指标题要精炼,既要概括全面,又能突出主题,做到言简意骇。

开头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一文开头:"我住在贵阳,常听人们说'昆明是春城,贵阳是第二春城'。至于为什么,我也弄不明白,我决心记录天气预报,看贵阳真是第二春城吗?"由常言产生验证其科学性的欲望。

有些文章的问题是在偶然观察中产生、发现的,你也可以开头先根据时间顺序叙述其过程,再适时提出问题。

正文

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

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

《蚯蚓的视力》一文结尾:"噢,我明白了,蚯蚓是不折不扣的瞎子,它是*嗅觉来寻找爱吃的食物,用感光器来辨别光的强弱。"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开头是否简明扼要,论据是否典型真实,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点是否新颖一致,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

巧克力对心脏有好处

除了改善精神状态,近年来,巧克力的防病作用开始得到科学家的重视。最近,《美国药物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称,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含有一种天然抗氧化剂黄酮素,能防止血管变硬,同时增加心肌活力、放松肌肉,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积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其实,这已不是科学家第一次提出巧克力的防病功效,希腊和德国也有过类似的研究。去年9月,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巧克力可预防心脏病。美国加州大学的安德鲁·瓦特豪斯也发现:黑巧克力和红酒、水果、蔬菜一样,含有酚醛类物质(黄酮素就是其中一种),能杀导致癌症和心脏病的受损细胞。日本的研究还表明:从巧克力中提取的酚醛类物质能提高血液的免疫力。

前不久,据《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报道,意大利拉奎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试验:让15名健康人连续15天每天吃100克黑巧克力,结果发现,他们的血压有所降低,而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则得到加强。但是,志愿者们连续15天每天吃100克白巧克力后,就没有收到这样的效果。因此,医生们估计,黑巧克力对糖尿病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另外,英国伦敦西敏斯特大学的克洛博士发现,巧克力可以预防感冒。他指出,巧克力的气味能促使男性免疫系统产生一种名为“免疫球蛋白A”的抗体,它可以对付身体上的各种“小毛病”如感冒等。

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保健防病作用,科学家们还指出,巧克力中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比如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E、镁;人体必需的钾、铁和鞣酸等,对儿童大脑发育大有好处的卵磷脂;果仁、牛奶巧克力还会加入一些其他的营养成分。另外,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中含有大量黄烷醇,它也具有保健防病的作用。

在科学家们的研究中,巧克力的一些“害处”也得到了澄清。研究发现,巧克力中的脂肪不会影响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正常的人在连续食用一个月的可可酱或纯巧克力后,胆固醇指标并未升高。此外,研究还表明,巧克力既不会引发粉刺和暗疮,也不会造成龋齿。

专家们推荐多吃黑巧克力

由于近年来对巧克力的认识和舆论宣传不断加深、更新,所以,在欧洲等地,巧克力的消费量明显上升。在法国,10年来巧克力的产量上升了33%,达40万吨。

在人们对巧克力的关注程度不断上升的同时,黑巧克力开始唱起了“主角”。一个原因是在巧克力的保健作用中,它显得特别“突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黑巧克力是含糖量和脂肪含量最低的巧克力之一。在法国,有81%的人将黑巧克力作为购买巧克力的首选。去年,由于媒体纷纷报道黑巧克力的保健作用,日本各大商场甚至出现了抢购的场面。

尽管巧克力好处很多,但是,这世上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食品。对于巧克力,专家们的意见仍然是“适量食用”。本报驻法国记者在法国卫生部的网站上看到,食品卫生公告就是用“适量”一词来指导人们食用巧克力。在巴黎,一家名叫“可可与巧克力”的食品店的店主诺拉女士告诉记者,巧克力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热量不低,每天的食用量最好还是控制在100克以内。本报驻加拿大记者的朋友、营养保健食品专家詹姆斯博士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巧克力含糖较多,肥胖者还是少吃为妙;一般人每天的食用量也别超过100克。还有专家认为,巧克力的营养成分不均衡,容易产生饱腹感,影响正常饮食,故儿童不宜多吃。而成人吃多了巧克力,也可能产生厌食、恶心、无力、抵抗力变差等“巧克力综合征”。

身边的数学

--------------------------------------------------------------------------------

用天平称物品的学问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只许在天平的一边盘上放砝码,要求一次称出物品重量的情况。

例如:在天平的一边盘上放砝码,要把1克到3O克整克重的物品,都能一次性地分别称出来,至少要备置几个什么样的砝码?

要“一次性”称出,又要做到砝码的个数“少”,各个砝码的克数不要相同,能将几个砝码拼凑成要称的重量,就尽量拼凑。

显然,1克、2克的砝码是不可少的。1+2=3(克),3克的砝码可以不要。利用1克、2克的砝码各一个,无论怎么也不能一次称出4克的重量,必须要有一个4克砝码。有了4克的砝码,再配上1克、2克的砝码,就能分别称出5克、6克、7克的重量来。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模拟天平称物的情况,制得下表:

放置砝码(克) 称出物品重量(克)

1 1

2 2

3+1 3

4 4

4+1 5

4+2 6

4+2+1 7

8 8

…… ……

8+4+2+1 15

16 16

…… ……

16+8+4+2 30

16+8+4+2+1 31

从表中可以看出,称3O克重量的物品时,用了4个砝码;但要分别称出1克到3O克的整克重量的物品时,需准备的砝码应该是5个,即1克、2克、4克、8克、16克,并且利用这5个砝码的最大称重量是1+2+4+8+16=31(克)。

找一找,l克、2克、4克、8克、16克这5个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砝码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相邻的两个砝码的重量,较重的是较轻的2倍。由此可知,只许在天平一边盘上放砝码,并且要求一次性分别称出1克至若干千克整克重的物品,至少需备置的各个砝码的重量,第1个是1克,其余可依次按“2倍法”得出。

密铺的学问

地砖的形状往往是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我们还见过正六边形的地砖。无论是正方形、长方形、还是正六边形的地砖,都可以将一块地面的中间不留空隙、也不重叠地铺满,也就是密铺。还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地面呢?同学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总是借助于画出的图形去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而得出结论。

其实用地砖铺地这一生活问题也有数学方面的道理,可以用数学中学到的圆周角是36O度这一知识从理论上分析、解决。

我们都知道,铺地时要把地面铺满,地砖与地砖之间就不能留有空隙。如果用的地砖是正方形,它的每个角都是直角,那么4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在公共顶点处的4个角,正好拼成一个36O度的周角。正六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20度, 3个正六边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上的3个角度数的和正好也是36O度。除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外,正三角形也能把地面密铺。因为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O度,6个正三角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处的6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36O度。

正因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拼合以后,在公共顶点上几个角度数的和正好是36O度,这就保证了能把地面密铺,而且还比较美观。

还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地面呢?你现在会从数学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吗?试试?/div>

 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英语,有对话和短文。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竺可桢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字词

 萌发(méng fā):①种子或孢子发芽。②比喻事物发生。③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这里指的是①。

 次第(cì dì):①次序。②排场,有气派。③情形,景况。④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这里指的是④。

 翩然(piān rán) :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yùn yù):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生事物。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

 衰草连天(shuāi cǎo lián tiān):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衰草:枯草。连天:形容远望山水、光焰等与天空相接。

 风雪载途(fēng xuě zài tú):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zhōu ér fù shǐ):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周:环绕一周。复:又。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形容江南暮春,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色。莺:黄鹂。

 生机盎然(shēng jī àng rán):万物复苏的景色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ā gōng ā pó gē mài chā hé):这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禾,这里指插秧。

 榆叶梅(yú yè méi):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淡红色,核果近球形,红色。可供观赏。

 纬度(wěi dù)地球表面南北距离的度数。

 连翘(qiáo);落叶灌木春季开鲜**花,果实可以入药。

 悬殊(xuán):形容差别之遥远

 生态学(shēng tài xué):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赏析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科学知识较少的读者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而文章正是要写给这样的读者看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充分考虑读者对象,采取了以下策略。第一,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语言,本身表明这是一篇寓抽象于形象的科普文章。第二,作者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门术语,而用大众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第三,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情变得生动形象。总之,这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学习本文一要了解物候现象有关知识。二要学习条理分明的说明。三要学习概括文章的要点。四要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本文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然后⑵⑶自然段点题,指出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⑷⑸段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⑹⑺⑻⑼⑽段写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用首先突出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⑾⑿说明物候学的意义。